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南北朝选士制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南北朝选士制度

分类:【传统文化】

南北朝时期以九品中正制为主,辅之以察举、征辟的选举人才制度。南北朝选士制度基本沿袭汉魏旧制。采取九品中正之法,其流弊则甚于魏晋。大士族独占中正要职,控制选士任官大权,致使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晋书?刘毅传》)。南北朝唯察举、征辟制度可言。南朝刘宋沿用魏晋考试科目,宋武帝规定州郡岁举孝廉、秀才之制,“丹阳、吴令、会稽、吴兴四郡,岁举二人,余郡只各人。”并规定:“州举秀才,郡举孝廉,皆策试。”(《文献能考》卷二十八)永初二年(421年)武帝亲至延贤堂策问秀孝。为防滥竽充数,孝建元年(454年)诏令对四方孝廉、秀才作了“非才勿举”的严格规定。违禁者,“遣还回里,加以禁锢。”(《宋书?孝武帝纪》)齐同宋制。秀才被举后,以五问策之。五问并得为上,四、三为中,二为下,得一问,不及格。梁一如旧制,但九品中正之制,梁初亦曾废止,而有年25,方得入仕的限制。迨至武帝天监七年(508年)又定“九流常选”之制,年未30,不得一经者,不得为官。又“州置州重,郡置郡崇,乡置乡豪,专典搜荐。”(《文献通考》)还设明经、高策、甲科等诸科。陈承梁选年之制,凡年未满30者,不得入仕,惟经学生策试得第者,可未壮而仕。依梁制,设明经、高策、科甲等科。北朝考试孝廉、秀才一如南朝。北魏孝文帝曾多次下诏察举,亲临恩义殿,策问秀才、孝廉。孝明帝时,吏部尚书崔亮提出“停年格”,即不论贤愚,轮流停官,以停的年月久者先推用再做官,周而复始。这在人才选拔制度史上为首创。宣武帝正始元年(504年)罢免诸郡中正,另取在位者五人相保之制,如无人保任者,夺官还役。北齐承北魏之制。规定:“中书策秀才,集书策贡士,考功郎中策贤良。”(《文献通考?选举考》)北齐考试甚严。皇帝经常坐朝堂监考秀才,发现有错字漏字者,即点名训斥,罚退立席后;对字体不工者,立罚饮墨一升;凡文理不通者,夺其坐位,并脱去佩刀。此乃科举殿试的先声。北周武帝采取“不限荫资、唯在得人”(《周书?苏绰传》)的选举制度,罢门资之制,否定了实行三百年的九品中正制和士族把持察举的特权,为隋代科举取士制度铺平道路。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