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叔本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叔本华分类:【文化精萃】 德国哲学家,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出生于波兰但泽。1809年进哥廷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1811年转柏林大学,1814年获耶拿大学博士学位。曾被聘为柏林大学讲师,因与黑格尔竞争遭惨败而离开讲坛,靠父亲遗产生活。其思想受康德、柏拉图、以及佛教理论的影响,直到晚年他的著作才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叔本华哲学思想的特点是一反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力求从对非理性的研究中另辟蹊径。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生命意志,它是盲目的、神秘的内在冲动,世间万物都是它外化的结果。理性仅仅是意志的工具,不可能对意志有所认识,只有直观才是把握意志的唯一手段,因此直观高于理性。意志的无止境欲求是整个世界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但对于人生来讲却带来了无尽的痛苦,达不到愿望使人感到匮乏的苦痛,愿望的暂时满足又使人受到空虚无聊的煎熬。要摆脱痛苦就必须否定生命意志,在禁欲、安宁的忘我境界中实现超脱。另外,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也可以成为直接窥察意志的手段,使人在艺术的陶醉中得到暂时的解脱。总之,现实的人生是悲观的,只有弃世绝欲,达到佛教的涅?,使无价值的个体复归于宇宙的绝对意志,才能实现最高的理想境界。叔本华的思想开了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先河,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著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9)、《论自然意志》(1836)、《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1814)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