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口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口细分类:【中国民俗】 口细又称“口弦”,是撒拉族的一种古老乐器。它小巧玲珑,长不过3厘米,重不到5克。在众多乐器中数它体积最小,也许因此而可以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关于口细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孙哈三、胡才征战沙场伤亡,他们的母亲即先知的独生女哈其麦听到消息后悲痛欲绝,哭哑了嗓子,哭干了眼泪,于是便用口细来日夜倾诉自己失子的伤痛。从此口细便流传了下来,并且不受任何禁止,受到撒拉人民尤其是妇女们的喜爱。 撒拉女子吹口细 (王精业 摄) 口细用铜片或白银制成,呈马蹄形,中间夹一细薄的黄铜片,含在嘴里靠舌尖拨动发音或夹在牙缝里用手指弹拨发音,其声音微弱得隔门难闻,音调起伏小,但听起来悠扬缠绵,如泣如诉,叩动心扉,引人共鸣。 旧时代的撒拉男人多远离家乡,当脚户、充壮丁,一去就是一年半载。撒拉妇女牵肠挂肚,日思夜梦,内心对不知在何处的男人充满了无尽的思念。每当夜深人静时,她们便聚在一起,尽情地吹弹着口细,倾诉着无尽的哀怨和情思。婆娑柳枝,幽幽夜空,口细声和着虫儿的鸣叫声,却比这虫鸣声更多了一份感情。让人心灵颤动的口细悠悠传来,悠悠荡去,把寂寞的长夜点染得缠绵又多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族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日子好了起来,口细又成了青年男女表达爱情、倾吐爱慕之情的媒介了。民间故事《撒拉赛西巴尕和阿娜红花姑》讲述的便是一个通过吹弹口细而喜结良缘的故事。花儿里也唱道: 天上飞的白鸽子,背的是桦木的哨子。 尕妹弹的是口弦子,我当是叫人的号子。 如泣如诉的口细,终于也披上了一层欢乐的色彩,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流传也越来越广泛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