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琴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古琴台

分类:【传统文化】

古乐师鼓琴遗址。亦名伯牙台、醉琴山。在今湖北武汉市龟山尾部、月湖侧畔,相传春秋时楚(一说晋)乐师伯牙夜泊汉阳江岸,抚七弦琴抒怀,调寄高山流水,仅樵夫钟子期知音,赞曰:“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遂结为知交,相约来年再会。次年钟子期逝,伯牙痛失知音,即破琴断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人感其情深谊厚,筑台纪念。琴台始建年代不详,一说北宋,一说南北朝时。清代嘉庆(1796―1820)年间重建,1949年后修复。主体建筑为一单檐歇山顶式前加抱厦殿堂,堂前有汉白玉方形石台,传为当年伯牙抚琴旧址。台上长方石碑有醒目“琴台”二字。

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月湖湖畔,又称伯牙台。面积约15亩。始建于5世纪,北宋时已初具规模,清嘉庆年间重修。主体建筑为一栋单檐歇山顶式前加挹厦的殿堂,匾额上刻有“高山流水”四个字。厅前在传为伯牙抚琴遗址的地方建有一个汉白玉方形石台,台中石柱上刻有“琴台”二字。过印心石屋即是琴台碑廊。碑廊两侧是花木扶疏的庭院。相传春秋时,在外地做官的俞伯牙回楚国游历时路过汉阳,泊船于此地。弹高山流水曲,遇知音钟子期,遂结为挚友,相约来年此日再相会于此地。翌年,伯牙守约到来,而钟子期却已去世。伯牙痛失知音,摔断七弦,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后人感于二人情深意厚,遂修琴台以资纪念。

位于武汉市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侧畔。相传春秋时俞伯牙在此鼓琴,钟子期聆音知其志在高山流水,遂为知交,后钟子期亡故,伯牙感知音难得,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筑此台以为纪念,又名伯牙台。据记载,台始建于北宋之前,清嘉庆年间重修,复颓败。1955年修复,1981年又修葺一新。前面是彩釉瓦顶门厅,门额书“古琴台”三字。后为甬道,过清道光帝所题“印心石屋”照壁,至“琴台碑廊”。廊内存有《汉上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等碑刻,其中有清代岭南书法家宋湘束竹叶蘸墨所书《琴台题壁诗》。碑廊门额“琴台”二字,相传为北宋书家米芾手笔。正厅为一单檐歇山顶式前加抱厦殿宇式建筑,金碧辉煌,高大宏敞,檐下匾额“高山流水”四字,系宋湘题写。正厅前有汉白玉所筑方形石台,传为伯牙抚琴遗址,中央立有方碑,四周环以石栏,饰以浮雕,镌刻十分生动。后瞰月湖,波光摇曳,令人意远。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