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台湾文艺联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台湾文艺联盟分类:【中国民俗】 1933年在台中成立。主要成员有赖明弘、赖和、赖庆、何集璧、张深切、黄纯青、黄得时、林克夫、廖毓文、郭水潭、蔡秋洞等人,旨在“联络台湾文艺家,互相图谋亲睦,以振兴台湾文艺”。同年11月创刊《台湾文艺》,至1936年8月止,共刊行15期。 1949年之后台湾有代表性的文学社团有文艺协会、青年写作协会、妇女写作协会、新诗学会、比较文学学会、古典文学研究会、华欣文艺工作者联谊会、台北各报刊主编联谊会、英美文学学会、唐代学会等。 台湾的各类戏曲发达,因此剧乐组织较为普及。仅以北管为例,据调查,从清中叶以来,先后出现在台湾东北部民间北管剧团,大约有三百团。日据时期,许多从大陆返台的台湾青年为唤起民族意识,先后组织了彰化鼎新社、台湾学生同志联盟会、彰化新剧社、草屯炎峰青年会演剧团、星光演剧研究社、新光社、雾峰一新会、民运新剧团、安平剧团、赤嵌劳动青年会、文化演艺会、台南文化剧团、台南共励会、民声社、民烽剧团等,几乎遍及台湾各个城市与乡镇。 台湾的剧乐组织常称“轩”、“园”、“社”、“堂”等。其子弟团业余活动形态有排场清唱、游街阵头、粉墨登场等。以极具代表性的新竹北管组织为例,有五轩一社: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