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叶适的哲学思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叶适的哲学思想分类:【传统文化】 叶适(1150―1223),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领袖之一。字正则,号水心,温州永嘉(今属浙江)人。淳熙进士,官至兵部侍郎 。宁宗时,皇戚韩?胄贸然北伐,兵败,以罪死;叶适被弹劾“附?胄用兵”罪,夺职去官,返归故里,从事讲学、著述终老。与陈亮为至交,亮死,叶适抚其遗孤,理其遗著。哲学世界观上,肯定物质统一性原则,认为:“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叶适集?进卷?诗》),而“物”的基础则是物质性的元气,“五行”、“八卦”均为“一气之所役,阴阳之所分”(同上《进卷?易》)的具体形态。矛盾观方面提出“一而不同”、“不同而一”的对立统一命题,并把“道原于一而成立于两”当作事物“相禅无穷”的内在根据,同时把事物的矛盾运动最后归结为“水至于平而止,道至于中庸而止”(《进卷?中庸》)的结局,强调矛盾的均衡。认识论上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主张以心“应物”、以心“尽物”、以心“通物”,而反对强物就我、师心自用,认为“自用则伤物,伤物则已病”(《进卷?大学》)。并用“弓矢从的,而非的从弓矢”的形象比喻说明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重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交互作用,提出“内外交相成之道”,反对“独自内出,不由外人”、“心官贱耳目”的唯心主义唯理论观点。重视功利,主张“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习学记言》卷19)。提出“以利和义”的原则,认为义不可离利,“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同上卷23),斥董仲舒“正渲不谋利,明道不计功”之语为“疏阔”之论。著作有《习学记言》、《水心先生文集》、《别集》。1961年中华书局点校出版的《叶适集》,将《文集》、《别集》编为一集,为最佳的版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