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司马迁祠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司马迁祠

分类:【传统文化】

在今陕西韩城县芝川镇。始创于西晋永嘉四年(310),北宋宣和七年(1125)重建,筑“五架四楹之室,又为复屋以崇之”。历代均有修缮。祠以砖石依山势筑成四层,逐层升高。一层立“高山仰止”木枋。二层山门额原题“龙门才子故里”,三层牌坊书“河山之阳”(《史记?太史公自述》:“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清代康熙年间韩城县令翟世琪手书。四层台为衣冠冢,祠门额书“太史祠”。内分前后两院,前院献殿、寝宫中有北宋所塑司马迁彩塑坐像,高1.2丈,长袍博带,束发长须,显刚毅不屈态。有历代碑刻60余通,西晋永嘉年间所刻《司马庙全图》、明代万历年间《汉太史公世系》、《司马坡行》等碑,素为世人赞赏。后院有司马迁衣冠“八卦墓”,高2.5米,直径5米,青砖砌成,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的祠堂。在陕西韩城市南10公里的芝川镇南原上。韩城,汉时为夏阳县,乃司马迁故里。祠和墓依山而筑。山有台四层,祠与墓均位于最高层的山梁上,四面围着带垛口的砖墙,远处望去,犹如山上一座古城堡。这里东濒浩浩黄河,西负莽莽梁山,南对魏长城,北临芝水河。其形态之奇,景物之丽,为韩城胜迹之冠。祠始建于晋永嘉年间(307―313),历代续有修建。据碑文记载,宋宣和七年(1125)韩城县令尹阳见祠破旧,发动当地人民集资筑起“五架四楹之室,又为复屋以崇之”。现今祠内的寝宫和山门仍保留着宋代的建筑风格,祠为四层高台,有石级相连,第一层台上竖有“高山仰止”木坊,第二层台上有山门一座,门额上原有“龙门才子故里”六字,今已不存。第三层台有额书“河山之阳”的砖坊一座,意取司马迁自述中“耕牧河山之阳”句。最高处即祠墓之所在。在这山的最高层台上,有前后两院,前院有献殿、寝宫,后院即司马迁墓。院中古柏参天,给人以古朴、庄严、肃穆之感。献殿和寝宫中现存宋、金、元、明、清历代怀念司马迁的诗文碑61块。现代诗人郭沫若撰并书诗碑一块。寝宫紧靠献殿之后,里面有司马迁的彩塑坐像,为北宋时所塑,高1.2丈,长袍博带,束发长须,目视前方,显出抱负超凡,刚毅不屈的气概。塑像面不朝南,而稍偏北,据说,祠北20余里的苏山原上还有一座苏武庙,庙中有古柏,枝柯多南指,据传说这是苏武在南望司马迁。“苏柏南柯”也是韩城八景之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