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吏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吏部

分类:【传统文化】

官署名。西汉成帝建始四年(前29)于少府置尚书,有常侍曹,主公卿事。东汉改称吏曹,主选举、祠祀。汉末又改为选部。三国魏时始定名吏部,主官吏任免考选,长官为吏部尚书。晋、南北朝沿置,吏部尚书资位尤重。隋代吏部为六部之首,属尚书省,掌文官选授、考课。吏部尚书领部事,下设属官吏部侍郎,分主吏部、主爵、司勋、考功四司。炀帝大业三年(607)升侍郎为尚书副职,四司主官改称郎。唐代承隋制,以尚书一人为长官,侍郎二人为副。下统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长官称郎中,员外郎次之。其后历代相沿。元代吏部属中书省。明代六部独立,吏部领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清吏司。清代基本承袭明制。末年并吏部职掌于内阁。

官署名。六部之一。西汉成帝时,常侍曹主管公卿事,此为吏部之前身。东汉改为吏曹,又称选部。三国时曹魏改选部为吏部,吏部正式确定为官府机构名称。以后历代相沿。南朝宋时吏部下领吏部、删定、三公、比部四曹,北齐吏部下有吏部、考功、主爵三曹。隋唐吏部位列六部之首,掌全国官员的选举、品阶、封爵、考课、任免之事。隋时下设吏部、主爵、司勋、考功四曹;唐时下设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吏部长官为尚书,侍郎为其副职。郎中(隋代称郎)为各曹(司)的主官,员外郎为郎中的副职,此后历代相沿。宋承唐制,在尚书省之下设吏部。北宋前期,置判部事二人,以带职京朝官或无职事朝官担任。元丰改制前,吏部铨选之职由审官东院及流内铨、审官西院、三班院分掌;元丰改制后,吏部尚书掌较高级文武官员的铨选,吏部侍郎掌较低级文武官员的铨选。金代亦设,属尚书省,长官为尚书,正三品。元代吏部属中书省。明初沿元制。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中书省后,吏部直属皇帝,成为直接对皇帝负责的中央最高一级的行政机构。下设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清吏司。另外,自成祖以后,除北京外,还于南京设,称南京吏部。清同明制。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