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分类:【传统文化】 元代管理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地方机关之一。隶属宣政院。管辖范围大致为今甘、青藏族地区及部分四川藏族地区。毗邻内地的汉藏杂居地方设路、州、县,置流官,归陕西行省任免;较内地远些的藏族聚居区,设宣慰使、安抚使、招讨使、万户、千户等官职,按级管理当地军政事务。万户府以下职官,以当地僧俗上层充任,并准世袭。都元帅府内万户以上较高僧俗官员,均由宣政院荐举或帝师提名,皇帝委任。 元朝设在朵思麻地区的地方军政机构。与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和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并列,同为宣政院辖下、管理吐蕃地方军政事务的机构。成吉思汗时,蒙古国即用兵朵思麻地区。及窝阔台子阔端镇守凉州,吐蕃各地豪酋相继应命归附。蒙古灭金后,阔端承制以洮州豪族赵阿哥潘为叠州安抚使。蒙古太宗七年(1235),阔端率军攻石门,会巩昌便宜都总帅汪世显降,许其仍官原职。次年,阔端出兵入蜀,破阶(今甘肃武都)、文(今甘肃文县)等州,酋豪勘陀孟迦等归降,受赐金符;扶州(今四川南坪)呵哩禅波哩揭率众来归,诏授其万户之职,其他酋长各封千户,皆赐金符。蒙古国时期在吐蕃人居地每占一处即行授官设制,为全面实施统治奠定了基础。 世祖至元初年置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至元五年(1268),割安西州属朵思麻路总管府。六年(1269),以河州属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七年(1270),并洮州入安西州。八年(1271),割岷州属朵思麻路。该宣慰司治河州(今甘肃临夏),秩从二品。设宣慰使五员,经历二员,都事二员,照磨一员,捕盗官二员,儒学教授一员,镇抚二员。司下辖朵思麻、河州二路。设朵思麻路军民万户府、西夏中兴河州等处军民总管府、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民元帅府、吐蕃等处招讨司、朵思麻探马军四万户府、文扶西路南路底牙等处万户府、松潘叠岩威茂州等处军民安抚司等机构,管辖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部藏区。《元史》在“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及“宣政院”条下均列有该司,其辖区交错,为两属之地。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吐蕃宣慰使向锁南普等应召,以元朝所授金银牌印宣敕来上;元镇西武靖王卜纳剌也以吐蕃诸部纳款,该宣慰司大部分地区归属明朝,明于此置河州卫以治之。 学术界对该宣慰司的设置年代、辖区、职官及其下辖机构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要比勘汉藏文献记载,描述出该宣慰司确切的设置年代、完整的历任宣慰司使司名单,和内部运作规程,以及与其他两个吐蕃宣慰司、邻近诸行省的关系等问题,尚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