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哈尼族服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哈尼族服饰分类:【风俗文化】 相传在很久以前,哈尼族人喜欢穿白色和浅蓝色衣服,绣上各种颜色的图案,十分鲜艳夺目。由于目标突出,常遭到鬼怪的袭击,男子被缠住便害病,女子被缠住便遭污辱,人们因此提心吊胆,生活不得安宁。一天,两个姑娘上山干活,鬼怪发现后便来追赶,她俩没命地逃跑,往树林里钻,在灌木丛中滚,野火烧过的树枝草灰把她俩的衣服染成了黑色,与蓝靛叶的颜色融为一体,躲过了鬼怪的袭击。从此,哈尼族人把黑色视为生命的保护色,生活的吉祥色,服装的颜色也以黑色或接近黑色的藏青色为主体,在哈尼族人看来黑色服装是最美的。 哈尼族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以黑布或白布包头,逢节日或去参加娱乐活动时小伙子们还喜欢把美丽的羽毛和鲜花插在头上。西双版纳的哈尼族支系的男子,穿右襟上衣,沿大襟镶两行大银片作装饰,以黑布缠头。小伙子一般有黑白两色上衣,一般外衣穿黑色的,作内衣时穿白色的。解放前穿藏青色土布做的鞋,解放后年轻男子喜穿白色胶鞋。近几年来,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男子穿西服的也不少见,但平常还是喜穿对襟上衣。 因哈尼族支系多达20多个,妇女服饰各地有异,但较多地保存了本民族的特点。多数地区和支系的哈尼族妇女,穿右襟圆领上衣,以银币做纽扣;下穿长裤。盛装时外穿坎肩,系绣花围腰,打挑花绑腿;在衣服的托肩、大襟、袖口及裤角上,都镶有几道彩色花边,坎肩则以挑花做边饰。 西双版纳及澜沧江一带的哈尼族妇女,下穿及膝短裙,打护腿,年节穿绣花尖头鞋。饰物丰富多彩,多以银链和成串的银币做胸饰。并喜带耳环或耳坠。 哈尼族女子是否结婚在装束上是有明显区别的。虽都蓄发编辫,但少女垂辫,婚后始盘于头上。红河州元阳五区的少女编单辫,已婚女子编双辫。西双版纳及澜沧的未婚者裙子系得高,已婚者的裙子系得低。另外,在衣、裤上的花边、挑花上也有明显区别,未婚者颜色多鲜艳,已婚者颜色多素雅。未婚者的饰物多,已婚者的饰物少。 在哈尼族古籍《斯批黑庶》中,追述了先祖们最早用树皮、兽皮御寒遮羞,后来又种麻、种棉,学会了纺纱织布,制作服饰,但真实情况为何,不得而知。在《南诏备考》中,倒有了较详细的记载。该书中说:“窝泥有和泥、干泥、哈泥、路弼等名,黑白两种,风俗略同。男带麦秆帽,穿火草布衣,环耳跣足,妇女辫发数绺,海贝杂珠,盘旋为髻,套衣筒裙。”哈尼族的服饰,目前已几乎全部失传,这是迄今所见哈尼族古代服饰惟一的记载。与古代服饰相对照,近现代哈尼族服装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 哈尼族妇女服饰 哈尼族妇女的服饰,丰富多样,颇具特色。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哈尼族姑娘,多将头发梳成独辫,用彩色手帕包住,将发辫打结,上戴银泡帽。银泡帽是在布帽上钉满梅花形的小银泡,在接缝处钉满梅花形的大银泡,整顶帽子犹如昂首挺立的雄壮、美丽的公鸡,故俗称“公鸡帽”。西双版纳哈尼姑娘的帽子,用自己纺织的青布作面料,做成状如瓜皮帽的帽子,帽子边沿绣着花边,顺着帽子边沿,用彩色丝线、银泡、串珠等,一圈一圈地往上钉上饰物,直到帽顶,帽顶及两耳钉着彩色的缨子和彩珠,两耳戴上亮晃晃的银耳环,显得艳丽华美。思茅、普洱一带的碧约姑娘的帽子,是用自己纺织的青布作面料,做成六角形的布帽,帽子上钉有三角状的大银泡,呈犬牙交错,正对额头的一面,钉一个大银币,显得朴素大方。 按哈尼族的传统习俗,女性在不同的年龄、婚前婚后,服饰都有明显的差异。三岁以前,戴圆形青布帽;三岁以后,帽子边沿要分别镶白色和绿色的边,钉上彩色的帽缨和银泡;到了青春期,姑娘要戴竹圈帽或银泡帽,颈戴银项圈,胸前戴束胸装饰,腰间系两条五色彩带,衣服的后摆绣有美丽的图案,小腿上套绣花绑腿,打扮得五彩缤纷;婚后,头饰改为黑布方帕,方帕上不再进行装饰,一般多穿黑色或青色衣裤,显得朴素、稳重。 哈尼族的男子头饰和服饰,各地都大同小异。男孩子在三岁前穿青布自制的童装,戴青布圆帽;三岁以后,帽子的正面要绣上图案;成年以后,多戴自织自染的黑色包头。包头的一端用留着的纱线头做成缨子,打包头时把缨子垂于耳旁。打包头的习俗,是一律从左至右绕成人字形,给死者打包头,则要从右往左绕。青年男子多穿对襟衣,两排纽扣,多用银纽扣,穿较宽大的裤子;壮年以后,一般包黑布包头,穿无领右衽或短领对襟衣。过去,妇女不穿鞋,男子则穿木履、草鞋或布鞋。 过去,哈尼族的男女服饰及头饰,从制作原料到制成成品,全都要靠心灵手巧的哈尼妇女亲手制作。所以,女孩子从小就要做针线活,从十六七岁开始,就要学纺纱织布,学缝衣服,到十八九岁,就要熟练地掌握纺纱织布、裁剪衣服、挑花刺绣的全套本领。所以,制作衣饰的本领高低,挑花刺绣的技艺如何,成了衡量妇女能干与否的标准。现在,衣料、花边、刺绣品在市场上都可以买到,不必再样样都要亲手做,妇女的负担大大减轻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