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唐代齐鲁诗人与作家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唐代齐鲁诗人与作家

分类:【地域文化】

唐代齐鲁地区也产生了不少诗人和作家。如储光羲、萧颖士、孟云卿、段成式等。

储光羲(707―760),充州(今山东兖州市)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早年因仕途不得意,辞退官职,隐居终南山。后来复出,官授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因接受伪职,在乱后被贬往岭南,不久,就客死贬所。

在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和边塞诗派中,储光羲是卓有盛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风格质朴,气韵浑厚,常常给人以亲切愉快感和一种蒸蒸向上的鼓舞力量。他把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深刻缜密的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然后以独具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因此,让人耳目一新。如小诗《钓鱼湾》: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大自然中明亮艳丽的色彩,活泼的生命,在动与静的对比中巧妙地得到了表现。同时也把抒情主人公对欣欣向荣的自然环境的痴心热爱不着痕迹地融汇在一起,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在终南山隐居期间,储光羲还写了《田家杂兴》《田家即事》等一类田园诗。这些诗虽然主要反映的是封建士大夫厌倦尘俗,喜好恬淡的情趣,但大都以浓厚的情感,豁达的气度,深沉的笔触描写了山里农家生活的甘苦,并表现出不以贫穷为耻,从中自得其乐的可贵品质。

储光羲虽以写山水田园诗名世,被人评为“高处似陶渊明;平处似王摩诘”,但他像大多数盛唐诗人一样,专擅之外,亦有多能,也可以写出各种不同风格的诗。有的五言古体诗,如《效古》写安史之乱前男子远征,妇女从役,再加上干旱,天灾人祸并行,人民痛不聊生,最后作者发出“独负苍生忧”的沉重叹息,相当典型地体现了汉魏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

萧颖士(708―759),字茂挺,山东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人。他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自幼聪警绝伦,又勤奋好学,读书过目成诵,7岁时能熟背经书,10岁著文已有名气,19岁举进士,对策第一,由是名满天下。天宝初年,他进入仕途后,因触恼奸相李林甫,三番五次被罢官任,直到李林甫死后,方被授于河南参军事。此后,他厌倦了官场,虽又任过几个职,终于雄心渐失,在扬州功曹参军任上辞官而去,卒年52岁。

萧颖士的文学成就是古文创作。自汉以来,骈文统治着文坛,直到唐中叶的韩、柳倡导古文革新,这种局面才被打破。萧颖士处于从初唐到中唐的承先启后时期,他公开宣称”平生属文,格不近俗,凡所拟议,必希古文,魏晋以来,未尝留意。”在创作实践中,他力摒骈丽而主散,崇西汉而弃六朝,实在是中唐古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者。盛唐大文学家李邕是眼高一世的文豪和政治家,其《进芝草表》却是借萧颖士的手代笔而成。由此可见萧文在当时所处的地位。

萧颖士不仅在当时以古文创作冠世,而且对国家政治军事的大势具有很强的预见性和战略眼光。安史之乱前,他已通过种种迹象,预见到大乱将起,就托病辞官漫游中岳。安史之乱中,山南节度使要放弃南阳,退守江陵。萧颖士指出南阳为天下咽喉,不可一日不守。节度使纳萧言,后来江南粮草经南阳这条必经之路运往中原,对平定安史之乱起了关键性作用。永王?乘乱起兵,曾把李白拉入,致使李白遭流放之祸。永王也曾召萧颖士入伙,萧却识破其用心,没有应召。萧颖士曾给宰相崔圆上书,在应付中原之乱时,要派得力大将镇守江淮,以防内乱。后来果如所料,江淮守将起兵反唐,给唐王朝在平定安史之乱后造成了新的危机。

萧颖士曾有《游梁新集》3卷,文集10卷行于世,后都散佚,实为文坛之憾事。

孟云卿(约725―?),平昌(今山东省商河县西北)人,家居河南,与诗人元结同州里。他一生进士不第,仕途冷落,后为校书郎。但志行高远,诗名满天下,与杜甫、元结友谊甚笃。

孟云卿在诗歌创作上,力主写五言古体,不赞成写近体律诗。在他流传至今的十多首诗歌中,几乎全为五言古诗,其中有些为乐府古题,如《放歌行》、《行路难》等。他强调诗歌的现实主义内容,反对严格的对仗,繁缛的词藻。他的诗作多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如《田园观雨兼晴后作》:“贫贱少情欲,借荒种南陂。我非老农圃,安得良土宜。秋成不廉俭,岁余多馁饥。顾视仓廪间,有粮不成炊。”可见他虽然是一个书生文人,却也经历过躬耕田亩,不得温饱的生活。这种与农民共有的亲身体验,使他能够更细致深刻地观察社会,对社会的不平等,能够给予揭露和批判,对人民的悲惨遭遇有着情同手足的同情之心。如他在《伤时》中就一针见血地揭示了“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的社会现实。

杜甫、元结、韦应物等大诗人与孟云卿都交谊笃甚,在诗酒酬唱中,他们对孟云卿的人品、学问、诗作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如元结在他编选的《箧中集》中,仅选了唐人沈千运、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徵明、元季川等7人的诗歌24首,其中孟云卿的就有5首,约占今存孟诗的七分之二。大历元年(766年),孟云卿要乘舟远往南海,元结写《送孟校书往南海》一诗,诗中充满了兄弟般诚挚的友谊,又高度评价了孟云卿的品德、才学,给予其热情的鼓励和劝勉。其诗序中云:“……材业,次山不如云卿;词赋,次山不如云卿;通和,次山不如云卿。在次山又诩然求进者也,谁言时命,吾欲听之。次山今且未老,云卿少次山六七岁,云卿声名满天下,知己在朝廷。及次山之年,云卿何事不可至。……”由此可见,孟云卿确是唐代一位杰出的诗人。

段成式(? ―863),字柯古,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人,居家荆州。他是唐穆宗时宰相段文昌的儿子,靠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后累官尚书郎、太常少卿。咸通初年(860年)出为江州剌史,不久罢职。公元863年于襄阳死去。

段成式聪颖绝伦,博闻强记,又兼嗜书如命,精研苦学,秘阁书籍,家中藏典,披阅皆遍。因此,他不仅以诗、文名世,而且以“知识渊博”成为晚唐著名文人。段成式现存诗歌50余首,散文10余篇。但他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原因,却不是因为他的诗文成就,而是因他的一部《酉阳杂俎》。这部著作,内容异常繁杂,有自然现象、礼仪风俗、奇闻祥瑞、佛家故事、历史传说、地产资源、草木虫鱼、方技医药,及至酒食烹调等等,可以说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曰“其书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而遗文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故论者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征引,自唐以来,推为小说之翘楚”。但我们透过这部书芜杂斑驳的表面,从中也可以看到当时某些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的一些复杂的特征。里面有些记闻,有头有尾,情节具体,曲折生动,颇有文学色彩,具有唐人小说引人入胜的特色。这就使得历代文学史家、历史学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奠定了段成式这位诗人兼学问家在历史上的地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