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唯识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唯识宗

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宗派,也称法相宗或法相唯识宗。主旨在于分析法相而阐扬唯识真性,故名 。又因创宗者玄奘、窥基常住长安的大慈恩寺,故通称为“慈恩宗”。崇奉印度大乘佛教中从无著、世亲相承而下,直到护法、戒贤的瑜伽行一系学说。所依经典为“六经十一论”。创宗人玄奘留学印度,从师戒贤,遍学佛教大小乘,融会贯通,声振于五印度。回国后,在太宗、高宗父子支持下,译出大量佛教典籍,培养了大批弟子,为该宗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组织规模。玄奘弟子窥基,规守乃师,著述宏富,时称“百部疏主”,编纂《成唯识论述记》等,为一宗守成扩展起了重要作用。唯识宗由此而盛极一时,慧沼(650―714)亲炙玄奘,后学于窥基,因住淄州大玄寺,世称“淄州大师”。著《成唯识论了义灯》、《因明纂要》等,使一宗大显于世。智周(668―723)初学天台,后学慧沼。著《成唯识论演秘》,于唯识宗亦颇有贡献。但唯识一宗自此却转向了衰微。近代以来,唯识之学曾一度兴起,著名的,如欧阳竞无在南京办支那内学院,韩清净在北京办“三时学会”,时称“南欧北韩”。对唯识学的历史面目及理论有所廓清。

公元653年,日僧道昭从学于玄奘,回国后以元兴寺为中心弘传玄奘之学,称“南寺传”;公元716年,玄?从学于智周,回国后以兴福寺为中心,传扬法相唯识,称“北寺传”。其后,唯识宗成为日本最有势力的宗派之一。唯识宗主阿赖耶缘起论,通过三性说,归宗于转识成智。在观法上主张“五重唯识”观,其判教主张“三时教”。

亦称法相宗、慈恩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唐玄奘与其弟子窥基创立。因教义过分烦琐,仅三传即告衰微。入宋后传承不明,但继承唐、五代的风气讲习唯识宗经典的相继不绝,法眼宗禅僧永明延寿曾约请天台、华严、唯识三宗人物,互相诘难,编成《宗镜录》100卷,唯识宗的材料借以得到保存。宋初著名的唯识学者有?公、通慧、傅章、继伦等。在国家译场参与译经的执事,也多能讲唯识诸论。天圣四年(1026),《慈恩章疏》43卷编入大藏刻版。宣和初(1119),真定龙兴寺守千(1064―1143)为一大家,尝校勘道伦的《瑜伽师地论记》,刊版流通。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