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囊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囊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分类:【传统文化】 在秦岭山脉中,有一条贯穿关中与汉中的山谷,南口名“褒谷”,在汉中,北口名“斜谷”,在眉县,统名“褒斜谷”,全长250公里。自战国起,即凿石架木,陆续修起栈道,故又名“褒斜道”。石门有二,居谷道两端,大石门在北端的眉县,小石门在南端的原褒城县,今汉中市北约17公里处,淹没在褒河水库中。峡谷栈道南端的一段隧道内,即小石门。东西两壁及褒河两岸悬崖上,凿有汉魏以来大量题咏,通称“汉魏十三品”。石门大约是在战国时期,为修褒斜道而始凿的,后经历代修凿方告开通。石门洞长16.3米,宽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它的开凿是用原始的“火樊水激”完成的,是我国最早的一座人工隧道。唐代诗人薛能在《褒斜道中》一诗里对此作了形象的描绘:“十驿褒斜到处慵,眼前常似接灵踪。江边旋入旁来水,山豁犹藏向后峰。乌经恶时应立虎,畲田间日自烧松,行吟却笑公车役,夜发星驰半不缝。”1971年因根治褒河,在石门所处峡谷修建水库,故将石门洞及附近主要石刻十七方移入汉中市博物馆保存。这些书法艺术珍品主要有《囿君开通褒斜道碑》,刻于东汉,记述汉中郡守囿君及其部属开凿褒斜道的情况;《石门颂》,刻于东汉年间,碑额题“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赞颂杨孟文开通石门事迹;《石门铭》,刻于北魏,记梁、秦二州刺史羊祉及左校领贾三德重开褒斜道的功绩;《衮雪》,传为曹操过此,看到河水激浪翻溅如滚雪状,触景而书,后人有诗赞曰:“滚滚飞涛雪作窝,势如天上泻银河。浪花并作笔花舞,魏武精神万倾波。”还有《李君表》、《杨淮表记》、《李苞碑》、《玉盆》、《石虎》、《李苣通阁道》、《重修三河堰》等,均是年代较早、艺术价值很高的摩崖石刻艺术。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