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回族民间谚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回族民间谚语分类:【中国民俗】 回族是宁夏的主体民族,长期与汉族和睦相处,因此,宁夏回族民间谚语有许多是表现回汉团结的,如“回汉是两教,理是一个理”,“回汉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可作为回汉民族团结的例证;“汉民有钱盖房,回民有钱养羊”,反映了回汉两族不同的经济特征;“回回职业三大行,珠宝饭馆宰牛羊”,“回回两把刀,一把卖羊肉,一把卖切糕”,可以看做是回族人民“聪明、机智、善营利”的一个佐证。回族信奉伊斯兰教,其语言艺术带有浓郁的伊斯兰文化特色,“热爱祖国是信仰的一半”,“爱国就是爱教,保国就是保身”,“回回一年三大节,开斋、古尔邦和圣纪”,“尼卡哈的定择在父亲心里,没有红媒成不了对儿”,“真善美洁圣,是穆斯林的追求”,不仅在语言上带有浓郁的伊斯兰文化特色,而且从各个层面反映了回族穆斯林的宗教生活、民俗生活、深层心理和价值取向。在宁夏民间文学普查中,共搜集到数百条回族谚语,试举其中较具民俗特色的作品如下: 回回亲,亲套亲,砸断骨头连着筋。 亲连亲,亲套亲,回回绕弯子都是亲。 苦丝蔓的根,根连根;老回回的亲,亲加亲。 天下回回生得怪,根子来自天山外。 天下回回生得怪,个个都会做买卖。 天下回回住得偏,滩边、河边、马路边,还有城堡外圈圈。 大分散,小集中,沿路成街,沿路成村。 十个回回九姓马,剩下一个不姓纳来就姓哈。 自古回回少不了,汤瓶、吊罐、小白帽。 回回本是口中口,一把汤瓶不离手。 回回笑脏不笑贫。 一天不洗五遍水,不能算是好回回。 禽食谷,兽食刍(回族食肉仅限于吃五谷的家禽和反刍的动物)。 要吃快咽气的牲灵,快到寺里赶刀(请阿訇或满拉宰杀)。 宰杀生灵,要诵真主之名。 七人合宰一驼,不如自宰一羊(回族习俗,指古尔邦节宰牲不宜合作,以免发生纠纷,有损功行)。 吃饭不念哈拉木(阿拉伯语,指不洁、不卫生和禁食之物)。 不得已吃了禁物,真主是会赦免的。 为势所迫,虽吃禁物,不算罪过。 血酒粪尿一样脏。 喝了酒的人,喝过的水也不干净。 喝酒赌博拜像求签,都是伊布利斯的行为(伊布利斯:阿拉伯语,魔鬼)。 跟伊布利斯搭伙的人没有好结果。 酗酒赌博之家,天仙不入其门。 喝了酒,就跟着伊布利斯走。 纵酒是罪恶之门的钥匙。 酒是万恶之源,是惹事的祸端。 喝酒的人不能念经,肮脏的人不能礼拜。 砍伐别人果树的人,死后会被倒着扔进火狱。 最先行善的人,最先进入乐园。 最先道色俩目的人最接近真主(色俩目:阿拉伯语,回民见面时的问候语,意为真主降给你安宁)。 会道色俩目,就能受到热情接待。 遇人行礼要以同样的或是更好的礼节答还。 同路行走,长先幼后。 孤儿不能欺侮,乞丐不能呵斥。 百里路上赶主麻,千里路上赶尔德(主麻:星期五;尔德:伊斯兰教节日)。 回回千里不持粮(持:携带,此处指回族有善待客人的传统)。 回族的炕是客人的家。 客人走进家门,伯克来特同来(伯克来特:阿拉伯语,吉庆)。 天下回回生得怪,不准出,只进来(出:指退出伊斯兰教;进:指信奉伊斯兰教)。 婚缘属于尼卡哈,他人无须多干涉(尼卡哈:阿拉伯语,婚约、婚配及有关婚姻的经文)。 尼卡哈的定择在父母的心里。 迎新人,摆宴席,不能少了唱把式(结婚时专门请来演唱宴席曲的歌手)。 耍房的时候没大小(耍房:闹洞房)。 不耍公婆不热闹(耍公婆:西北回族婚俗,结婚时要在公婆脸上抹上黑灰,挂辣椒,反穿皮袄,头戴破帽,倒骑牲口,在门口迎接新娘)。 送亲要双不要单,大人娃娃一起算(指结婚时娘家送亲的人数为偶数)。 上新车别忘了多备条裤腰带(宁夏回族婚俗,新娘上车前要准备一条裤带,如路遇其他新人,不论其族别,都要停车交换裤带,以图吉利)。 天下的黄土埋天下的回回。 亡人早入土为安(回族葬俗,亡者宜尽早埋葬)。 亡人奔土如奔金。 清水洗,白布裹,送了埋体把锅抹(埋体:阿拉伯语,尸体;把锅抹:指炸油香,此条为回族葬俗)。 不论穷,不论富,都是三丈六尺布(回族葬俗,亡者一律用三丈六尺白布裹尸)。 回回亡人死得高,清水洗净白布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