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回族礼仪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回族礼仪分类:【地域文化】 回族人民信仰伊斯兰教。日常生活以伊斯兰教义为准则,礼仪周到。重视人生过程每一转折环节,新的人生阶段开始时都有相应的礼仪以为标志。重要的礼仪有: 起名礼仪:按伊斯兰教习惯,回族妇女生小孩后,有条件的要请阿訇念经。孩子出生后,即为之起名,一般是起两个名字,一个是汉名,一个是伊斯兰教教名,也叫经名。所以回族人民,每个人都有两个名字。汉名随父姓,用于社会交往,经名多为阿拉伯人常见名,用于伊斯兰教活动场合。 赢学:赢学是用以表明与伊斯兰教关系的仪式。孩子长到四岁零四个时辰时,家长要领他去清真寺里学一次阿拉伯字母,这叫作赢学。赢学每人一生仅此一次,但必须有这么一次。实际上形成为一种仪式。 割礼:回族人民与维吾尔、哈萨克等伊斯兰教民族一样,当男孩子长到一定年龄时,都要行割礼。割礼即割去包皮,有宗教意义,也有卫生习惯的意义。按伊斯兰教义,信仰伊斯兰教者每七天要去清真寺礼拜一次,礼拜前应先净身,即大净、小净,行割礼后则净身较易彻底。回族人民举行割礼的年龄,一般是七岁。也有在十二岁时行割礼的。 扎耳眼礼:回族女孩的仪式。一般在女孩年满九周岁时进行。方法是将针炙热消毒后,自双耳耳垂部位穿透作眼。此仪式主要是生活习惯,是为将来挂耳饰作准备。但也有人生礼仪的意义,象征着不再是幼年了。有些地方也把扎耳眼礼叫作“出幼”。 “出幼”:回族人民表示孩子从幼年步入少年的仪式。男孩十二岁,女孩九岁行出幼礼,亦即男孩的割礼和女孩的扎耳眼礼。出幼以后,就可按伊斯兰教规作礼拜了。 待客礼仪:回族人民待人诚恳和蔼,有着讲礼貌的传统习惯。见面时脸含喜悦,互道“色俩目”(您好),晚辈先向长辈道“色俩目”。作客时,不从人前面跨过,先问好、宽让,再入坐。主人接待客人不问“你喝茶吗”、“吃点饭吧”等话,而是马上沏茶、备饭。茶当客人面放入茶碗中,沏上水后双手捧给客人,表示尊敬。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