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国分类:【传统文化】 ①封地。周武王灭商后,将中央王朝直接控制地区之外广大土地分封给王族、功臣及尧、舜、禹等古帝王之后,受封者称诸侯,所封之地称“国”。《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汉代仍行分封制,受封者分王、侯两等。诸侯王封地称国,其区域略等于郡,故“郡国”连称。列侯所封之地称侯国,其区域相当于县。西晋也有封国。其后历代王朝虽仍有封王之制,但已无封国之称。②国都,城邑。《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郑玄《注》:“国,城中也。”③国家。《周礼?天官?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郑玄《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④姓。春秋齐有国佐,三国魏有国渊。 东北古族名。“”与“ ”通,即 国。其名见于《山海经?太荒东经》。分布于松花江中上游,包括四个以鸟为图腾和四个以兽(虎、豹、熊、罴)为图腾的氏族或部落。在其经济生活中,农业较发达,主食有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