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圆鬟无鬓椎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圆鬟无鬓椎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分类:【风俗文化】 这句话出自白居易的《时世妆》。 唐元和时期,流行一种妆饰,主要特征是蛮鬟椎髻,乌膏注唇,赭黄涂脸,眉作细细的八字式,这种装饰完全近于一种病态。白居易在《时世妆》这首诗中描述得十分具体:“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化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圆鬟无鬓椎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 诗中首先描写了在当时妇女中忽然流行起来的一种奇特的装扮,即把头发梳得像椎形一般,面部不是敷抹白粉后再涂上腮红,而是素面朝天,眉毛画成“八”字形,嘴唇上则抹着乌黑的唇膏,容貌看起来像啼哭一样。这原是吐蕃族的一种装扮,到元和年间十分流行。白居易这首诗就批评了当时这种不健康的装扮风尚,他认为这种“时世妆”,不仅使妇女们失掉本来面目,而且“妆成尽似含悲啼”,给人一种不愉快、不健康的感觉。这些本来风流艳态的美女,个个乌膏涂唇,不施朱粉,愁眉啼妆,怎么能让这些怜香惜玉的唐代诗人们接受得了呢? 从《时世妆》这首诗中我们得到不少启示: 在接受外来风俗影响时,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