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土族婚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土族婚礼分类:【地域文化】 土族的婚日一般为三天,女方家一天或一天一夜,男方家两天。一般在傍晚由两名能歌善舞的“纳什金”(娶亲者)与新郎, 牵一头白母羊和给新娘的坐骑 (习惯上忌讳骡、驴等), 携带给新娘的服装、首饰到女方家。届时女方家门口有侍者拦住敬酒, 妇女们唱歌迎接, 并堵在门口与纳什金唱对答歌。进门时妇女们从门顶上泼水。待坐定受款待后,妇女们又围在窗外和炕沿唱 “纳什金斯果” (骂婚)和其它歌曲, 取笑、戏谑纳什金, 纳什金也下地歌舞。“改发” 是土族婚礼的主要仪式之一, 须择吉日良辰举行。一般在鸡叫头遍后被认为是良辰。这时,由新娘的姐姐拿着妆奁、带新郎到闺房, 由新郎亲手解下新娘辫子上的红头绳, 用木梳先梳三下自己的头, 再轻轻梳三下新娘的头。之后, 由新娘姐姐将新娘的头发改梳成新婚妇女的发式, 穿戴起新婚妇女的服装、首饰。黎明时, 送亲队伍上马启程。起程前举行上马仪式, 即让新娘离开闺房到堂房坐在事先备好的红或白色的毛毡上, 女方家一人将摆在堂屋里的佛经、柏香、佛灯、牛奶、红筷子、茯茶、粮食、白羊毛等依次移动, 纳什金在屋外边唱边舞, 屋内移动什么他就唱什么, 一直唱到上马起程为止。上马时女子们拉住马缰唱上马曲, 新娘亦在马背上唱哭嫁歌, 其父亲或兄长手拿一根系哈达的木棍, 一边在姑娘头上舞动, 一边呼喊着姑娘的名字 (土语叫 “留阿扬”),待姑娘回声后, 他立即返回堂屋, 这样反复三次, 姑娘的马也随之牵返三次。之后, 送亲队伍才正式起程。土族称送亲者为 “红仁切”, 由家族主要成员、新娘舅舅、姑夫等组成, 另由新娘姐姐和姑母中选一位全吉人 (须是头婚、夫妻健在、有男有女) 作为伴娘同去, 姐夫或弟弟作为压嫁妆箱的人一同前往。送亲队伍一路上接受新娘亲戚和同村已婚妇女们的敬酒, 唱着酒歌, 浩浩荡荡。当送亲队伍快到男方家时, 男方家派几人到二三里之外迎接并敬献哈达、酒, 到家门口时再行此礼。在大门口置一盛满麸皮的升斗, 上插系有哈达的箭, 另放一碗牛奶和一根柏树枝。“红仁切” 到门前用柏树枝将牛奶洒向四方, 并围着盛满麸皮的方斗边撒边舞边唱,新郎新娘男左女右手扶一只用红布包裹的瓷瓶,踩着红、白毛毡慢步进入院子。接着举行拜天地仪式。午后,女方家举行答谢仪式,即将新娘绣制的衣物、枕头等一一送给男方家庭成员和男方的舅舅、媒人、厨师,男方亦送钱酬谢。女方送亲者在受到男方歌舞盛宴后的次日返回,伴娘、新娘则第三日回去。新娘在娘家三天后回到婆家。至此,婚礼仪式全部结束。土族的婚礼仪式因其居住地不同而不完全相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