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圩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圩亭分类:【中国民俗】 圩市三天一圩,一县之内各圩圩期分开,沿街开设商店。广场建“圩场”(又称“圩亭”),供商贩和民众摆货物。圩场砌砖柱或石柱,架梁和衍条,盖瓦,不砌围墙和隔墙,能遮阳遮雨。圩场内货物按类分行摆卖,有粮食、水果、土产、生猪、鸡鸭、水产、牛马、竹木材、竹木器、百货、杂货等。大都上午九十时成圩,下午四时左右散圩。 壮族农民圩市卖果卖酒允许先尝后买。卖“猪花”(小猪)者要把猪花喂饱,忌卖饿肚猪花,用橄榄形竹木笼一只只装好上市。成交后扣除潲水、竹笼按净重计价付款后,买者请卖者将系在猪笼口的竹篾结解开,买者自己重新系好,卖者拔下几根猪毛带回家中原猪栏内。桂西南天等县买卖小猪成交后,卖猪人要念卖猪谣祝福买主。 侗族妇女售藤编品(李系兴摄) 仫佬山乡有东门、四把等10个“圩”,三天一圩。每逢圩日,民众携带自产农副产品到圩场出售,也从圩场买回所需生产、生活资料。出售农产品和粉丝、红薯粉、麦秆帽、竹帽者,多为妇女。圩场是仫佬人商品交换场所,也是仫佬人的社交场所。青年男女赶圩时相互中意后,以歌挑逗,揭开走坡的序曲……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