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地下奇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地下奇宫分类:【传统文化】 秦始皇陵园由地面建筑、半地下建筑和地下建筑三个层次组成。位于封土丘之下的秦陵墓穴地宫建筑,2000多年来一直充满了奇妙而神秘的色彩。对于秦始皇陵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地宫的了解,至今仍限于文献记载和间接的考古探测资料。依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将秦陵地宫轮廓作如下勾画: 1.地宫的范围和深度。经考古勘探,地宫接近地表部分筑有宫墙,宫墙南北长460米,东西宽392米,墙体高和厚均为4米,宫墙隐藏在距地表2.7―4米的土层内。宫墙的建筑材料为未经焙烧的砖坯子。宫墙东边有5个斜坡门道,北、西两面各有一个门道,南边亦应有一门道。由地下宫墙环抱的18.0230万平方米范围就是地宫所在地。墓穴面积稍大一些,东西长485米,南北宽515米,面积24.9775万平方米。墓穴边沿部分深8米。中心部分即地宫深度不详。 文献说地宫“穿三泉” ① 、“下锢三泉” ② 、“下及三泉” ③ 。考古专家根据陕西凤翔县秦公1号大墓深24米的实例,推断秦陵地宫“最深处不会少于24米” ④ 。地质工程人员则依据始皇陵自然地质情况,分析地宫“最深不超过26米” ⑤ 。秦陵墓穴应同凤翔秦公1号大墓一样,呈阶梯形状逐层向下延伸。 2.棺椁。存放秦始皇尸体的棺椁,必然极尽奢侈华贵,《史记》说“下铜而致椁”,《汉书》具体说明“治铜锢其内,漆涂其外,被以珠玉、饰以翡翠。”即用铜液浇铸椁室内壁,用漆涂绘椁室边,再装饰上无数珍贵的珠玉、翡翠。至于共有几层棺椁,则不得而知。 3.模拟秦都咸阳宫殿建筑。秦始皇地宫内营造了咸阳“宫观百宫”的模型。西汉末学者刘向说地宫内“石椁为游馆,……棺?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 ⑥ 地宫内的宫殿群模型主要体现了秦始皇生前的起居、工作场所。 4.秦王朝疆域自然模型。除了模拟咸阳秦都“宫观百宫”外,秦始皇还“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⑦ 这是中国第一个文献记载的全国自然地理大型模型。用水银来表现河流、海洋,并使它能循环流动,如江河百川奔流不息。根据现代科学手段探测结果,在12.59万平方米的始皇陵封土中,发现了一个约1.2万平方米范围的强汞异常区 ⑧ ,初步证明地宫大量水银的存在。至于“天文”“地理”,如果参照西汉墓室星象壁画资料,估计在秦始皇椁室顶部,绘有大型天象图,其中包括二十八宿星,墓宫下半部分可能绘有山川平原树木图画,以象征天上地下自然景物。 5.触发式自动暗弩。为了防止不轨之徒掘墓盗宝,侵害椁室,秦始皇在地宫中设计安装了多处暗弩机关,“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史记?秦始皇本纪》)这种“机械之变”(《汉书?楚元王传》),在当时是最先进的技术。 6.埋藏的珍宝。地宫内埋藏了无法计算的大量奇珍异宝,史书说“奇器珍怪徙臧满之”(《史记?秦始皇本纪》)。“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汉书?楚元王传》),难以胜数。今天的秦陵考古发掘收获足以证明,史书记载决无半点虚言。在地宫30米长的西墓道旁,就已出土稀世国宝青铜车马两乘。在北墓道也发现两个府藏耳室,总面积1960平方米,从中钻探出铜车马饰件。至于地宫从葬精美器物之丰富,由铜车马可推知一二。 7.长明灯。《史记》载:“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这种用人鱼膏制成的长明灯烛,可以长燃不息。长明灯隐含着秦始皇灵魂不灭的宗教观念。人鱼是大鲵(娃娃鱼),另一说为鲸鱼。 8.人殉。尽管秦献公早在公元前384年就明确下令“止从死”,废除了残无人道的人殉制。但是在秦始皇下葬之日,再次演出了用活人殉葬的人间大悲剧。秦始皇37年(前210年)9月,始皇葬丽山园,秦二世认为“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下令将始皇后宫嫔妃没有生育过的人“皆令从死”,统统为始皇殉葬,“死者甚众”。为了保密,又把封闭墓室的工匠全部关在墓室中羡门与外羡门之间,“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史记?秦始皇本纪》)刘向说秦陵封墓时“多杀宫人,生埋工匠,计以万数。”(《汉书?楚元王传》)数以万计的青年妇女,能工巧匠活活充当了秦始皇的牺牲品。 东汉卫宏《汉旧仪》记载,主持陵园工程的丞相李斯曾向秦始皇报告:“臣所将隶徒七十二万人沼丽山者,已深已极,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始皇制曰:“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其房行三百丈乃止。”据此,估计秦陵地宫可能采取了竖穴洞室墓的建筑形制,这样可以为地宫里设置的“宫观百官”、“百川江河大海”、“天文”、“地理”等大型象征模型及丰富的随葬器物创造充裕的空间。 气势恢宏、规模庞大的骊山陵园在总体建筑布局上开创了中国封建皇帝陵园建筑的新体制,骊山陵园建筑布局的基本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1.继承传统,陵向朝东。秦始皇陵的布局形制继承了秦文化特有的头西足东的葬仪制度。已知的春秋战国时代近千座中小型秦墓,采取东西向的占绝大多数,秦国君主陵墓则无一例外,一律朝东。例如,包括秦公1号大墓在内的凤翔县雍城18座秦公陵园,都是座西向东。临潼县以西骊山北麓的秦东陵芷阳陵区3座大型陵园,也是方向朝东。秦始皇陵位于临潼县以东“骊山之阿”,遵循了历代秦君晚辈居东的礼制,其陵寝方向自然不能违背传统葬制。地宫宫墙东面有5条斜坡墓道,其它三面仅为一条;兵马俑及跽坐俑面向东方,这些考古发掘资料为骊山陵园座西朝东的判断,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2.象征都邑,事死如生。战国后期天子、诸侯争相以厚葬为时尚,他们为自己的陵园“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阼也,若都邑。”(《吕氏春秋?安死篇》)秦始皇陵园同样具有显而易见的象征意义。丽山园的建筑不拘一格,因山就势,根据骊山北麓自然地理的具体环境,打破了中国传统以南北方向中轴线为基础的左右均衡对称式布局,采取以东西向中轴线为基准线的平面布局,以陵园右部封土丘为中心,主要的陪葬坑及大型寝殿建筑位于右部。左部是附属部分,陪葬墓及便殿建筑位于左部。高高的封土丘“树草木以象山”,象征山岳。封土之下的奇妙地宫象征秦始皇生前起居宫殿。封土北侧富丽堂皇的寝殿和巍峨高大的便殿建筑群则象征咸阳皇宫正殿与别殿,寝殿仿佛皇帝“平生路寝” ① 之所,便殿如同皇帝生前“休息闲晏之处” ② 。封土丘西侧的铜车马坑,象征宫廷乘舆,为始皇的车驾卤薄。内外城西垣之间的珍禽异兽坑及跽坐俑坑,象征始皇生前狩猎游坑的囿苑。陵东侧上焦村的小型马厩坑群和内外城西垣之间的大型马厩坑,象征京师皇帝的厩苑。位于陵园东门大道北侧的兵马俑坑,则浓缩了秦朝皇帝统帅下的百万雄师的形象。 3.陵墓园林,帝陵独尊。秦始皇陵园集建筑、山水、花木为一体,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陵墓园林。植满柏树的封土堆与绿郁葱葱的骊山群峰交相辉映,从骊山深处向北流出的清澈溪流环绕陵园,衬托出陵园的雄伟秀丽。陵上高大的内外城垣,角楼门阙、寝殿便殿、食官官署,则与周围无数花卉草木相谐趣。据晋人葛洪《西京杂记》及唐朝封演的《封氏闻见记》所载,始皇陵上还竖立着大型石雕。秦始皇作为中国第一个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的皇帝,开创了帝陵独尊的陵制新风。秦统一前的君主陵墓均为夫妻异穴合葬形式,秦始皇陵则突出帝陵至尊特点,陵园之内一冢独尊,排除了皇后夫人墓。帝陵独尊与皇权至上、皇帝至尊是统一的。秦始皇陵园的建筑布局展示了秦文化君主极权、皇帝独尊的强烈政治色彩。陵园直接称“丽山”或“丽山园”,以高山来象征皇权至高至大,并蕴含着帝陵独尊、帝冢至上的文化观念。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