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坩埚炼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坩埚炼铁分类:【传统文化】 坩埚炼铁是中国特有的炼铁方法。它的发明年代目前难以确定,所见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咸丰青州府志》:“康熙二年,孙廷铨召山西人至此,得熔铁之法。凿取石,其精良为 石,次为硬石,击而碎之,和以煤,盛以筒,置方炉中,周以礁火。初犹未铁也,复碎之,易其筒与炉,加大火,每石得铁二寸,为生铁。复取其恶者,置圆炉中,木火攻其下,一人执长钩和搅成团出之,为熟铁,减其生之二焉。”以往曾有报道北京清和镇和河南南阳曾有汉代坩埚炉出土,有学者据此推定西汉以至春秋战国之际已发明此法,实际上南阳的所谓“坩埚炉”是烘窑,已由原发掘者更正。坩埚炼铁明显不同于竖炉炼铁,其熔炼是在坩埚内直接进行的,没有炉气与炉料的上下运动,主要依靠炉料配比和炉温来控制铁的还原过程和成分。该方法优点在于炉体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于使用当地材料进行小规模生产。直到近代坩埚炼铁法仍在山西、山东、河北、辽宁等地使用,而尤以山西太行山区一带为最盛。在近代全国土铁的总产量中,有40%以上是山西太行山地区运用坩埚法生产的,可见坩埚炼铁法在中国传统冶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