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城市的功能分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城市的功能分区分类:【传统文化】 隋、唐的城市建设跃上了一个新的历史台阶,这由于封建统治的加强、城市经济、人口的繁荣使然。早在周礼之《考工记》中,已具有初步的城市规划的功能分区文化观念,发展到隋、唐,已是相当成熟。 隋、唐之长安、洛阳,是这一历史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建筑文化史上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伟大作品。当时城规平面及其地面建筑今已不存。但据古籍所记载,还能追溯其平面的功能分区。如隋之大兴城,即唐之长安城,在城市设计上的特点是显然的。(1)按不同功能将宫殿、官署、民居的区域加以分别规划,以免平面的杂乱无序,又置东市、西市,作为商贸中心,这种规划,首先是出于政治伦理上的考虑,也体现了古代城市功能分区的某种合理的科学观念。(2)全城统一规划为棋盘式,道路纵横,使市容基本整齐划一。这在城市的实用性功能上是讲求经济、实在的,任何两点之间的距离,以直线为最短,棋盘直街,有利于交通的畅达与快捷。在精神意义上,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严肃与体面,体现了伦理等级的严峻与规范。(3)民居区域以坊为单位,一坊即为四面之街所划定的区域,即是一个行政小区,也是一个生活小区,在这个小区中自成环境。它四面辟门,交通方便,利于管辖。房舍整一、街道平直,有人工之美而少自然情趣。顾炎武 《历代宅京记》:“予见天下州之为唐旧治者,其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廨舍之为唐旧创者,其基址必皆宏敞。宋以下所置,时弥近者制弥陋。”唐之都城的规整与宏大气象,为唐以降所无。唐代屋宇,无论宫殿、寺观、民舍,其平面布置,均大致相同。其平面布置的基本观念,为四周设墙,中立殿堂。围墙有护卫、内敛作用,或作回廊,每面正中或适当位置辟门,四角有角楼,院中殿堂按功能需要设置,一个或二、三个均随自便。较大型的殿堂,正殿左右有复道与回廊,折而向前,构成冂形。唐代宫殿平面影响深远,直至明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