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墓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墓志

分类:【文化精萃】

放入墓内记死者姓名身世的石刻或砖刻文字。或用瓷烧和金属铸成。墓志约始出现于东汉,魏晋后流行。早期以长方形或圭形墓志常见,南北朝后多呈方形,并始见志盖相合式。墓志所记,一般是前为志文,后为四言韵文的 “颂” 铭,故又称墓志铭。墓志简单者仅记死者姓名、卒年。长篇者达7000余字,如甘肃兰州出土明彭泽墓志,志前线刻死者肖像。墓志文一般叙死者姓名、籍贯、家世谱系、生平事迹、履历、卒葬年月和葬地,最后是四言韵铭。有的还记撰写者。

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和对死者赞扬悼念之词的石刻。现知标明为墓志铭的方形墓志,以刘宋大明八年(公元464年)刘怀民墓志为最早。东汉晚期和西晋墓中也有类似的方板和小型墓碑,但都不自名为墓志。墓志的内容记载了死者的姓名、籍贯和生平业绩,是可靠的史料,可补史书之不足,墓志上的书体是研究书法和汉字发展的重要资料。

随棺一起埋葬的碑。一般方形石质或砖质,有笔顶盖,通常平置于墓室中墓门前、墓主头前或甬道中。其文体繁简不一,字数由十数个至数千字不等,内容与墓上的墓碑相同。关于墓志的起源,学术界尚有争论。赵超 《墓志溯源》 认为: 在南北朝时期基本定型的墓志,其形制受到墓砖铭、墓碑等器物的影响。内容、文体则自告地状开始,吸收了柩铭、墓砖铭、墓阙铭、神道、墓碑、墓门等各种刻铭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充实发展。埋没的目的也与墓砖铭、柩铭、神道、墓碑等完全一致。因此,追溯墓志的起源,应该以西汉早期的告地状为其滥觞。魏晋时期是墓志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时期,盛行一时的墓碑由于宫廷丧制的严厉禁止被迫从地面转入地下,与圹中的铭刻器物汇合,形成形制较小的石志。这一转化在文体上、刻制工艺上都给墓志的发展以极大影响。推进并促成了墓志定型化。南北朝时期是墓志发展第三阶段。这一时期,墓志的名称已正式出现,形制和文体都已相对稳定成型。其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对死者姓名、籍贯、生卒年月、官职履历、谱系的叙述; 对死者生平事迹、才能品行的记述和颂赞; 以及用“铭” 的韵文来表达哀悼。此后,墓志大行于世,并且延续了1000多年。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