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壮族旅游文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壮族旅游文化分类:【传统文化】 壮族,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等地,人口约1555.5万,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信仰多神为主,崇拜巨石、老树、高山、土地、龙蛇、鸟类及祖先等。少数人信仰佛教和基督教。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壮文。壮族的服饰比较简单,男子一般穿深色唐装,宽口裤子,现流行汉装;女子穿无领左衽黑色上衣,头包方形黑帕,黑色宽裤,很少穿金戴银。壮族的民间对歌、舞蹈很发达,历史悠久,自唐代以来就有关于刘三姐对歌和传歌的故事。铜鼓乐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既是民族乐器,又是权力与财富的象征。著名的工艺美术品有壮锦等;古代艺术杰作有花山崖壁画,古朴而原始,距今已有两千年。壮族的葬俗有崖葬、捡骨葬等,一般行土葬。传统的农祀节会有牛魂节、敬蛙节、五谷庙节、端午药市、祭祀秧田;纪庆节日有社节、达旺节、双喜节、吃立节、祝寿节、逃军节、九月九日纪百灵;交游节会有三月三歌圩节、二月初二的花朝节(百花仙子节)等。壮族男女青年恋爱婚姻比较自由,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壮族住房是干栏式(麻栏式)建筑,木为原料,上下两层人畜分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汉文化影响,大体分为楼居、半楼居和地居(合院式)建筑。壮族人民喜爱武术活动,每年冬闲时节,壮乡的各村寨都聘师传授武艺,每逢歌圩、庙会等大型民间娱乐活动,都少不了武林高手献艺,但不习惯打擂台。壮族的文学作品多为故事、神话、传说和民歌、民谣,保存的古代作品有今广西上林县《六合坚固大宅颂》和《智城洞碑》碑文等。壮族民歌把诗与歌在民族语言和音乐的基础上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并渗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有庆贺歌、祈祷歌、哭嫁歌、灵前歌、盘歌、时令歌、喜雨歌、催眠歌等,还有长篇叙事民歌。每年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歌圩”,是青年男女公开社交活动的节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