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壮族的背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壮族的背骨

分类:【风俗文化】

壮族地区大都实行二次葬。第一次葬俗称“大葬”。棺木大都只浅埋二尺,寿衣腋下用香火烧一个个窟窿,墓碑也不甚讲究。大葬后三年(也可提前到二年、推后到四年)的春、秋两季,择吉日“起身”(刨坟开棺捡骨,俗称请死者“起身”)。由主家长子,无子则由长女备“金坛”(高约两尺七,直径约九寸的陶瓮,上、下端略小,上有钵形盖,外涂黄釉,双龙戏珠浮雕或双凤图饰),和酒、鸡、腊猪头。吉时到,配偶、姑、嫂、弟、妹、子、女、孙和亲属、亲戚到坟前上香,摆供品,跪拜。在妇女哭声中,长子或长女代语请死者“起身与祖宗同住”。之后开锄挖坟。开棺后如尸骸未腐朽,盖棺虚掩培土,权当一次扫墓。如尸骸已腐朽,即自头至脚顺序捡骨,粘附骨上的腐肉用树枝、木片刮掉,再用稻草、绵纸、碎布将骨头揩净,装入旧篮。其余依旧埋好,此后不再照料大葬之坟。旧篮装骨,由长子或长女抱到“路过亭”(溪边,白布遮起),在香烟中用酒将骨头清擦一遍,再在炭火上烘干,按在陶瓮中坐着的姿势,自脚而头叠放,脊椎骨用红绒线串起按位放好。再在骨架上撒朱砂,覆盖写上死者姓名、生卒年月的纱纸,密封坛口。由长子或长女用背带背上金坛直奔二次葬地,俗称“背骨”。其余子女在前后左右举香烛撒纸钱护送。待次日(或另选吉日)同一时辰点爆竹下葬。立圆形墓,墓碑石刻精雕,较为讲究。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