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备寿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备寿木分类:【中国民俗】 鄂西北人50岁以后(有的更早些),就开始准备寿木,寿木也叫“棺材”、“枋子”。寿木取材多以油柏、刺柏、松木、杂木为主,尤其以油柏为最好,因为油柏耐腐。木料多以四楞见方(即1尺见方)。一口寿木有8件做成的,也有12件、14件做成的,但以10件、12件为最好。寿木7尺长,一头大一头小,人死后头部放在大头,脚放在小头。寿木做好以后要漆成黑色,十堰多以本地产的土漆为主,土漆黑又亮,耐腐蚀。在鄂东,寿木亦称“寿方”,俗称“棺板”、“枋子”、“料”。一具棺材叫“一口料”。大别山人忌用柳树、泡桐和松木做棺材。因为柳树不结籽(子),“不结子”意味着绝嗣,兆头不好;泡桐空心,人们相传用它做棺材,后代五官不端正,易出“通鼻子”(患重症鼻窦炎);松树砍了不发芽(谐“伢”),用它做棺材,子孙绝种。人们崇尚用香椿、柏树做棺材。俗信用香椿做棺材,遗体至少五六十年不烂。柏树长青不老,人们做寿办喜事,都爱用柏枝叶做装饰,还烧柏木祭祖。香椿、柏木木质坚硬,经久不朽,且有香味。但椿、柏虽好,材料出产不多,因此只好普遍使用杉木。谚云:“三十岁栽杉,自家管自家。”杉木生长快,砍了易发芽长荪子,意味着多子多孙。棺木板逢双不单。白喜事中,独因“棺材棺材,做官发财”,要取双数(且以少为贵),其他多取单数。棺木以八廓(8块板,上下左右各2块)为特等,十廓为上品,十二廓(又叫十二圆)也算上品,十四廓(叫龙凤)为中品,用得最普遍;十六廓、十八廓为下品。穷得无法的用20块湿木拼的也有。殷实之家,“料”收好后,在春秋季节,先用桐油石灰刮一次,打好底子。讲究的人家,一副棺材先后用去桐油十几、二十多公斤也不算用得多。棺材外面一般漆成黑色,高寿且有名望的人也可用红色。一副做工讲究的棺材,在三村五里中,会很长时间成为人们谈论的佳话。已油漆或尚未油漆的棺材多放在下堂屋靠边,也有的人将它放在居室内装粮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