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外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外丹分类:【传统文化】 炼丹之一种。相对“内丹”而言。即用铅汞配制其他药物作原料,放在炉火中烧炼而成之丹。分“点化”和“服食”两种。初步炼成者称“丹头”,只作“点化”用;继续再炼,便成“服食”之丹,即“仙丹”和“金丹”,道教认为服食可以成仙。晋代葛洪《抱朴子?金丹篇》曰:“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练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 道教术语,指修炼金丹之功。丹功分炼外丹、内丹两种。采药物、矿石在炉鼎中烧炼,以制“长生不死”之药,叫炼外丹;修性命之功,炼人体内的精、气、神,叫炼内丹。苏轼《送蹇道士归庐山诗》:“绵绵不绝微风里,内外丹成一弹指。”陈师道注: “道家以烹炼金石为外丹,龙虎胎息,吐故纳新为内丹。”唐张果兼修内外丹,曾撰《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一卷。 也称金丹。它是用矿石药物在炉鼎中烧炼而成的丹药,道教称为“仙丹”。成品分“点化”与“服食”两种。初步炼成的叫“丹头”,只能作为点化之用。继续再炼,便成服食用的丹药,认为服食可长生不老,或飞升成道。《抱朴子?金丹篇》说:“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道教认为外丹是天地元气所炼之丹,内丹是以自己之元气内炼而成的。外丹烧炼术在中国起源甚早,又有金液神丹、黄白术之称。《史记?封禅书》载有:“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白。”汉桓帝时,方士魏伯阳作《参同契》,假借易卦爻象,以论烧炼金丹之事。魏晋南北朝时期更为流行,并有发展。唐代颇为盛行,从皇帝到大臣,多喜召道士合丹或自服丹药,唐代皇帝因服丹致死的就有6人。于是朝野群起指斥,服食者(包括炼丹士)对此也渐生怀疑。外丹自唐以后渐趋衰微,追求长生成仙的道士遂渐从烧炼金丹转为内丹修炼。但烧炼外丹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对我国药物学和化学、火药发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存的众多外丹书中,包含有不少古代科技资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道教炼丹方术。方法是用炉鼎烧炼铅、汞、丹砂等多种矿石,并掺加草木药等制成“长生不死”的丹药。因丹砂是其主要成份,故通称炼丹术或仙丹术、金丹术。源于中国古代的方士炼制丹药之术。外丹最早见于西汉武帝时,东汉已有专门论述外丹的书籍,如张陵的《黄帝九鼎神丹经》,外丹已成为道教修炼的一项重要方术。魏晋南北朝时,外丹术继续发展,到唐代外丹术达到鼎盛时期。由于外丹常可致人性命,唐代以后逐渐衰微,到南宋全真道南北二宗力倡内丹时,外丹更为衰落。道教外丹术曾对我国药物学和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外丹书籍中有许多古代科技资料,至今仍有研究价值。 丹家术语。其说不一。(1)以自然界矿物质为原料所烹炼的丹,如将铝汞置于丹炉中进行七七四十九天或九九八十一天的烧炼成丹,据说服之可以延年长寿,实际上有不少人却因此中毒致命。《通幽诀》:“气能存生,内丹也;药能固形,外丹也。服饵长生,莫于内外丹。”(2)以天地元?所炼之丹为外丹;以自身元?所炼之丹为内丹。《玄宗直指万法同归》:“内丹者自己之元?也;外丹者天地之元?也。然此丹本无内外,自己元?即天地之元?,天地元?即自己之元?也。内外不可须臾离了,可离非道也。古仙恐世人只知内药,不明大道,强立内外之名,使世人知此而明彼也。后学往往以外丹为世药金石草本之属,岂能合本命元神之妙哉。”有人认为即通过小周天所炼之丹。《天仙正理直论?先天后天二?直论第一》:“以先天无念元神为主,返观内照,凝神入于气穴,则先天真药,亦自虚无中反而返归于鼎内之?根,为炼丹之本。……将此药之在鼎者,以行小周天之火,而烹炼之,谓之炼外丹。”《灵剑子导引子午记》原注:“《谷神记》:含精炼?,吐故纳新,上入泥丸,下注丹田,谓之内丹,阳龙阴虎,木液金精,二?交合,烹炼而成,谓之外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