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子七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天子七庙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王朝的宗庙制度。周朝以前,天子的宗庙为“五庙”。焦循在《群经宫室图》中说: “盖五庙之制,自虞至周,自天子至附庸皆同。”可知天子“五庙”之制一直沿袭到周朝。所谓“五庙” 即指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太祖庙。《礼记曲礼》: “生曰父,死曰考。”父死后,将其神主(又称桃主,即牌位)奉祀于庙,即谓考庙,亦称祢庙。王考庙为祖父庙,皇考庙为曾祖父庙,显考庙为高祖父庙。以上四庙合称为 “四亲庙”。太祖庙又称太庙,奉祀的是始封之君。始祖以下、四亲庙以上各代祖先的神主则陪祀于太祖庙中。可是到了周朝中期,随着世系的延续,周文王、周武王已不复属考、王考、皇考、显考四亲,按制不当再在昭穆庙中受祀。鉴于周文王、周武王为周朝建立了煌煌功业,“有德之王,则为祖宗,其庙不可毁”,又增设了文武二世室庙,并将文武以下、四亲庙以上诸祖先神主藏于二世室中,这样便成为“七庙”。“七庙” 的布局,也是极有讲究的。始祖以下逐代递相排列为昭、穆二辈,昭居左,穆居右,太祖庙居中,左为三昭,即武世室、显考庙、王考庙; 右为三穆,即文世室、皇考庙、考庙,中间为庭,与太祖庙相对为“都宫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