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太初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太初历

分类:【传统文化】

我国第一部较完整历法。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落下闳、邓平等创制,太初元年至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前104―85)间施行。用夏正,寅月为岁首之月,首次将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记有日、月食周期,推算出135月有23次交食,较颛顼历先进。然定一回归年为日,比四分历误差更大。原著已佚。西汉末由刘歆改造为《三统历》,引进董仲舒唯心主义历史循环论“三统说”(黑、白、赤三统往复循环),附会易数、五行,消极影响亦大。

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邓平、落下闳等人根据天象实测和长期天文记录所编撰的历法。太初历采用四分历数据,初定1年365日。十多年后又行邓平的81分法,以朔策29,因把1日分为81份,故又称“八十一分律历”。太初历规定以寅正为岁首,废闰在岁末,以设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这比以前的年终置闰更为合理。太初历第1次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推算出135个月有23次日月交食的周期;还首次记录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周期,与现代值比较,其最大误差(火星)只有0.56日。太初历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至东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共行用18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完整的历法,也是中国历法史上的第一次大改革。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到东汉章帝元和二年(85)实施的历法。邓平等创制。久佚。清成蓉镜撰有《汉太初历考》一卷,收入《南菁书院丛书》。以天象实测和多年天文记录为依据,规定一回归年等于365 385/1539日,一朔望月等于29 43/81日。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以没有中气(雨水、春分、谷雨等十二节气)的月份为闰月,在农历(夏历)中一直沿用至今。第一次推算出135个朔望月中有23次交食的周期,并从对五星在一个会合周期内动态的认识,建立起测算五星位置的方法。是中国历法史上第一部包括气朔、闰法、五星、交食等内容的比较完整的历法。

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实施的历法。太初历原著已失传,西汉末年刘歆基本上采用太初历的数据,改名为三统历,收载在《汉书?律历志》里。规定一回归年等于365 385/1539日,一朔望月等于29 43/81日。将一日分为81分,故又称“八十一分律历”。首次提出了以没有中气(雨水、春分、谷雨等十二节气)的月份为闰月,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这方法在农历中一直沿用到现在。明确提出了135个朔望月中有23个食季的食周概念。关于五星会合周期的精度也较前提高。太初历由落下闳、邓平等人创制,它已具备了气朔、闰法、五星、交食周期等内容,是中国保留下来的第一部完整的历法,具备了后世历法的规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3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