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史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太史局分类:【传统文化】 官署名。隶秘书省。宋初称司天监,元丰五年(1082)行新官制,改名为太史局。其职掌为观测天文,验算、考定历法。凡日月星辰、风云气候之变,每日以所占卜吉凶祥异奏闻;每年颁新历,并进御览;祭祀、冠、婚、丧、葬,选择吉利之日。太史局设太史局令、正,春官正、夏官正、中官正、秋官正、冬官正,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南宋淳熙四年(1177)罢令、正两阶。所属官署有天文院、测验浑仪刻漏所、文德殿钟鼓院、印历所。大观四年(1110),国子监算学并入。建炎三年(1129),翰林天文局并入。太史局官多用作迁转官阶,实际职事则另有差遣,如判局事、同判局事、主管翰林天文局等等。此种差遣官构成另一番编制,如庆元五年(1199)有判局官4员,主管翰林天文局1员,天文官3员,钟鼓院主管官2员,同知算造6员,秤漏官1员,历算官3员,主管御书神位官1员,酉点天文日状官2员,主管影表官1员,主管刻漏官1员,主管书籍官1员,星漏官2员。此外,吏额有礼生、历生,以及局学生、额外局学生、手分等。是年,朝廷规定太史局及其下属机构的官吏及学生以100人为额。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