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好德格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好德格沁分类:【传统文化】 蒙古族民间歌舞。意为“丑角”,“红火闹腾”。流行于内蒙古昭马达盟教汉旗。多于农历正月初六至十六组织表演队伍,戴假面,以说、唱为主,舞蹈为辅。曲调有长调、短调。各具特色。唱词内容规范、寓意深刻,以赞美家乡为主,道白幽默风趣,可即兴发挥。舞时以大鼓和镲伴奏,动作以前三拍甩绸踹腿跳步,第四拍跺地换腿为主,以四角穿插或围圈起舞。相传这是由很久以前来草原降魔的一位神仙流传下来的。这位神仙借助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共惩妖魔。临走时要人们扮作三位神仙模样,走乡串户,以防妖魔重来。故表演时杂有孙悟空等三人对打场面。歌舞场面热烈,气氛轻快,深受人们喜爱。 蒙古族民间歌舞形式。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日,由头戴面具、手持道具的固定角色,走村串户进行表演。节目分为沿途歌唱、场院歌舞、室内坐唱三个部分。演唱内容有两类:一是蒙古族民间礼俗性活动,如《祭火》、《祝辞》、《活佛颂》等;二是带有故事情节的表演,如孙悟空、猪八戒等西天取经、镇妖保民等。既有单人表演,亦有集体歌舞,说唱结合,插科打诨,具有滑稽幽默的喜剧风格。音乐古朴简洁,以短调为主。舞蹈则刚健质朴,多用甩绸与端腿蹉步动作,不仅继承和发扬了蒙古族萨满教傩舞的古老传统,同时大胆借鉴藏传佛教查玛与汉族秧歌,成为蒙古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