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婺绿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婺绿

分类:【传统文化】

即婺源绿茶。产于峰峦起伏、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的婺源县山区。唐代陆羽所著之《茶经》中,早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宋史?食货》将婺源的谢源茶,列为全国六种绝品茶之一。明清两朝,婺源绿茶列为贡品,并御赐金牌。婺绿以“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的特点而久享盛誉,驰名中外。婺绿尤以茗眉茶为最,是中国名茶之一。它的特点是嫩芽纤纤如眉,条索紧结壮实,叶底碧绿有光,香味鲜浓醇厚,汤色清澈明亮。巧工精制的茗眉,用沸水冲泡,翠芽在水中舒展,宛如刚从树上摘下一般。

即婺源绿茶。产于峰峦起伏、气候温和、土壤肥厚的婺源县山区。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早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宋史?食货志》将婺源茶列为全国六种绝品茶之一。明清两朝,婺源绿茶被列为贡品,并御赐金牌。婺绿以“颜色碧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等特点而久享盛誉,驰名中外。婺绿尤以茗眉茶为最,素以“珍眉”著称。形状细嫩如眉,茶汁幽香缕缕,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威廉?马克斯在其《茶叶全书》中称赞茗眉茶:“婺源茶有特殊之樱草香气,不独为名庄茶中之上品,也是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其特征在于叶质柔软细嫩而光滑,水色澄清而滑润。”

江西不仅盛产名茶,而且很讲究饮茶。饮茶讲究择茶、选水、配具、火候、环境与品茶人的素养。清代江西奉新帅祁祖在其《嗜退山房稿》中有专讲饮茶的《七碗子歌》,强调在品茶中得味、得趣、得神。

婺源茶乡(任春才摄)

品茶,不仅品茶叶质量,而且注重品水、品器、品人。泡茶之水,以流动的山溪泉水为上乘。井泉水泡茶,茶叶凝滞于杯之半腰,素有“一过”水、“二过”茶之说。煮水之器以瓦壶、陶壶为上乘,铜壶次之。江西人得景德镇瓷器之恩惠,很讲究茶具外观之美,“景瓷宜陶”,是我国茶具中的双璧。景德镇的青花玲珑茶杯泡茶,可于玲珑处观杯内茶汁变化的情况,未饮茶前,已得朦胧美感。

江西是茶的故乡,在许多地区,人们早起就有饮茶的习惯,家庭主妇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煮茶汤。不过,各地饮茶习俗也不尽相同。

在江西南部的广大农村,至今有喝擂茶的习俗。赣南擂茶的主要原料是茶叶、芝麻和花生米,将原料放在有内齿的擂钵里,用质地坚硬的木棒擂成粉末状,然后倒入锅里加水煮开,加入少量食盐,即成色泽黄白、味道清凉、微带咸味、十分可口的擂茶。赣南人遇到婚嫁、寿诞等喜庆日子,更离不了擂茶。每当客人临门,好客的女主人都要做擂茶。煮好后,用大容器盛好端出放在茶桌上,任凭客人自斟自饮。赣南擂茶不仅有止渴生津的作用,而且还有健胃提神、疏肝理肺、治疗感冒的功能。

萍乡人则至今保留吃茶之俗。近代学者胡朴安曾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说:“萍乡人饮茶,与他地不同,其敬客皆进以新泡之茶,饮毕,复并茶叶嚼食。苦力人食茶更甚。用大碗泡茶,每次用茶叶半两,饮茶并叶吞食下咽。”

至今不少萍乡人还保留着这种吃茶的习惯,有的甚至茶汁还未饮完便先捞几根茶叶塞进嘴中嚼食,茶饮完时杯中便一无所有。武宁县人们也有吃茶之俗。清乾隆《武宁县志》记载:“俗喜嚼茶叶,啜其精液,又食其渣……嚼之,齿舌间有余韵,虽文士不厌也。”

饮茶配以点心,是江西人的传统习惯。江西著名点心大都与饮茶有关,素称点心为“茶点”。花生、瓜子、豆子,是大众化茶点,进而有花生豆饼、芝麻米?、糯米年糕、五香豆干之类,还有制作更为精细的高级点心,如丰城冻米糖、遂川金橘饼、吉安薄酥饼、九江桂花茶饼、品香斋麻花、灯芯糕、云皮糕、赣南干?等。其中遂川橘饼,以金橘为原料加糖熬制而成,色金黄,味甘芳,为老年人饮茶之最理想点心。金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营养价值在柑橘类水果中名列前茅。金橘还含有黄甙等成分,具有消炎、抗溃疡、降低血压、增强心脏功能、理气止痛、止咳等功能。

为了适应社会生活节奏和以茶交际的需要,各地城镇产生了不同规模的茶馆、茶楼、茶肆、茶坊。江西一带,数南昌市的茶馆多且规模大。南昌茶馆又名“茶园”、“茶社”、“茶店”、“茶铺”、“茶楼”,本地人多称为“茶铺”或“茶社”。南昌茶馆前大都挂有黑底金色“茶”字招牌,门外书写“清茶细点,一应俱全”。店里陈设的,主要是八仙方桌和长板凳,每位茶客一套带碗盖、托碟的瓷茶碗和一双竹筷。大茶馆的炉灶一般在店堂中部,多的有10个火孔,同时用10把铜茶壶烧开水。茶馆不仅是饮茶消闲歇息的场所,也是文艺娱乐的场所,是社会新闻及信息交流的场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