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媳妇有怨搬门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媳妇有怨搬门宗分类:【风俗文化】 在汉族民间传统型家庭中,媳妇的地位往往是最低的。她在公公、叔伯面前,是“外姓人”。在讲究“同姓一家亲,是亲三分向”的旧社会中,她这“外姓人”是不可能与他们“平起平坐”、分庭抗礼的。在婆婆面前,她只有唯命是听,始终处于“屈从”的地位,即使挨了打,也不得有丝毫怨愤的表现,这就是《礼记》所要求的“如事姑舅、如事父母。”在丈夫面前,她的使命就是服从,做他温顺的奴隶;即使与丈夫发生争吵,不管有理无理,她必须忍声吞气,因为 《仪礼》要求她“既嫁从夫”。 处于如此低微地位中的媳妇,遇有必须争取、必须申辩的事情,唯一的办法便是诉诸娘家,请娘家人出面,与公公、婆婆交涉,以维持自身的利益。这就是被民间称为 “搬门宗”的社交习俗。 搬门宗,一般所搬的都是娘家兄弟。因为在娘家诸人中,父辈出面往往觉得“有失身份”,尤其是许多家务杂事引起的婆媳、姑嫂或夫妻纠纷,谁是谁非,很难作出判断,这时若由娘家父辈出面调停,很容易被对方说“没家教”、“有其父必有其女”而羞得无地自容。所以,很自然地由在家早已主事的兄弟,尤其是长兄出面,久之成习,家家媳妇皆以娘家长兄为当然的代言人,夫家、以至社会也就渐渐承认“娘舅”的这一地位。所以媳妇在受到虐待、欺侮,感到无法忍受时,常常会反抗性地说: “你当我娘家没有人了吗?”别人则会回敬道: “有胆量你去搬门宗好了!”如果媳妇娘家真的没有人,那就真的是哭诉无门了。 然而,传统型家庭十分讲究“家丑不可外扬”,“搬门宗”难免会使“家丑”公开化,弄得不好,反会扩大事态、激化矛盾,在以后的生活中,媳妇的处境将会更加窘迫。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媳妇是不会轻易去“搬门宗”的; 而娘家也不会轻易地放“娘舅”来辨别是非曲直的。常见的情况是,若家庭中发生了什么矛盾,媳妇一气之下就逃回娘家“搬门宗”,而娘家父母则多方劝解,让她住上十天半月,消了气后,再带信让女婿来将她接回,这样,婆家娘家皆大欢喜。 若遇婆家、娘家诸人均好意气用事、不明事理,且行色蛮横、出口伤人,“搬门宗”时是很容易“搬”出是非的,有的还会引发婆家、娘家两个宗族的社会纠纷而发生大规模的械斗。这种事情在旧社会时有发生,现在已基本绝迹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