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代文言小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代文言小说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文言小说是和新兴的以白话为载体的市民小说相并立的一个小说门类。它远祧魏晋南北朝的志怪、轶事小说,直承唐代传奇的沾溉,在两宋300馀年的历史上创造出了不俗的业绩。前代学者每有扬唐抑宋的评价,主要在于宋人之作不及唐人奇幻藻丽,而趋于平实朴雅;随着理学的兴盛更多了几分道德训戒的意味,价值评判由情向理倾斜,甚至不免迂腐。另一个重要特色是通俗化的进程。中国社会由唐入宋,展现出一个逐渐平民化、近世化的演进历程。宋代的都市生活更加繁华活跃,娱乐场所如瓦子、勾栏纷纷涌现,出现了说话,杂剧等多种多样的演艺形式,浸润了市民阶级的审美趣尚。文人受此影响,开始了雅俗相融的演化进程,表现在文言小说上则是题材与风格的某种市井化倾向,文言小说与话本小说呈现出合流的趋势。 按传统分类,文言小说可分为志怪、轶事、传奇三大类。宋代文言小说中这三类的畛域虽存,但志怪与轶事不同程度地具有传奇化的倾向,即叙事描写更趋委婉曲折、细致生动。就发展过程而言,北宋由恢复而发展,至两宋之交又经短暂的回落,南宋中后期复盛,其后渐趋衰微。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志怪与传奇各有消长,独轶事小说始终长盛不衰,这与宋人重史志的观念是密切相关的。 志怪小说 今存宋代志怪小说集以宋初徐铉的《稽神录》与吴淑的《江淮异人录》为最早,其后又有张君房、钱易、黄休复等作家,以黄休复的《茅亭客话》较为出色。仁宗以后,志怪小说有了较大发展,重要的小说集有张师正的《括异志》、刘斧的《青琐高议》、李献民的《云斋广录》。《青琐高议》是一部选编与自撰作品相兼的集子,门类驳杂,叙事委婉,但道德训戒意味浓重,故事末尾多缀作者评议。《云斋广录》就小说艺术而言堪称诸集之最。二书均是志怪、辑轶、传奇并收的小说集,对后世影响较大。宋室南渡,士人南迁,造成南北文化的交融,志怪小说也因之重趋兴盛,陆续出现各种收录志怪小说的集子,如何隋的《春渚纪闻》、王明清的《投辖录》、郭彖的《睽车志》等。至孝宗、光宗朝,志怪小说的写作进入高峰期,其标志则是洪迈《夷坚志》的问世。洪迈20岁即着手此书的写作,穷一生的心血完成了这部420卷的巨著,《夷坚志》在小说艺术上达到了当时志怪小说的顶峰,叙事婉曲多姿,人物性格鲜明,接近传奇风格。它对说话伎艺乃至后世的小说创作影响甚大,据载当时的说话艺人“《夷坚志》无有不览”(罗烨《醉翁谈录》)。《夷坚志》之后,志怪小说还续有问世,其中以佚名的《鬼董》为最著,书名取“鬼之董狐”的意思。本书所收多前人著作,故事新奇,叙事曲折,不作说教,故少酸腐气。 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虽不乏怪异、轶事的内容,但情节更复杂,描写更细致委婉,篇幅一般也较长,这就是传奇有别于志怪、轶事的地方。宋代传奇有向市民小说靠拢的倾向,虽用文言却趋于通俗,诗文或骈散相间,散体用于叙述,诗或骈文用以描写。北宋传奇的开创者是由南唐入宋的乐史,他的《绿珠传》及《杨太真外传》,意在反思历史,汲取时代动乱的历史教训。张君房所编《丽情集》属传奇杂事小说集,今仅存节本42篇,绝大部分为唐人言情作品,可确考为宋作品者是《爱爱》、《黄陵庙诗》、《任生娶天上书仙》3篇。北宋中后朝传奇获得很大发展,作品多收入刘斧《青琐高议》、李宪民《云斋广录》等书中。这一时期传奇的重要特色是历史题材的继续兴盛,如秦醇《骊山记》、《温泉记》,佚名《梅妃传》述唐玄宗事迹,又有记隋炀帝事迹的《海山记》、《开河记》、《迷楼记》。秦醇又撰有《赵飞燕别传》,其主人公为飞燕、合德姐妹两人。另一个特色是题材的进一步拓展。论者曾谓宋代传奇重史事,轻现实,其实并不尽然。传奇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颇有现实意义的作品,例如秦醇的《谭意歌传》写妓女谭意歌与茶官张正字的相恋故事,着重表现女主人公的自重与对自主幸福的追求;柳师尹的《王幼玉记》写妓女王幼玉对柳富一往情深,却抑郁而终,情调凄绝。南宋传奇小说散见于各种志怪、轶事小说集中,风格上常与二者混同,即欠缺传奇应有的描写细腻、词采绮丽、情节曲折的特色。因而南宋的文言小说往往呈现出三者融合的趋向。另一走向则是传奇小说的市民小说化。随着市民小说在南宋的空前繁荣,也出现了一些模仿市民小说体制的新型传奇小说。它们在语言上仍以文言为载体,但词采典丽则逊于唐人小说,而叙事委曲细腻则仍传奇之旧。现存的这类作品有《钱舍人题诗燕子楼》与《宿香亭张浩遇莺莺》,前者出自《丽情集》中的《燕子楼》,后者出自《青琐高议》中的《张浩》。《宿香亭》语言清丽,心理刻画传神,其故事框架成为后世才子佳人小说的一种范式。由于传奇与市民小说的合流,一种供小说作家观摩研习的作品汇编也应运而生,其代表即是宋末罗烨所编的《醉翁谈录》。该书收有不少传奇小说,多以四字为题,如《私情公案》、《烟粉欢合》,共21类,大都取材于市民社会,往往以妓女为主角,其故事多为才子佳人类型,佳人又兼才女,故文中多穿插诗词,语言趋于通俗化。该书保存了许多经典名篇,为后世戏曲曲艺反复演绎。《苏小卿》是其中最佳的一篇,后世诸宫调、杂剧、南戏屡演不衰。 轶事小说 宋代文言小说的一大景观即是轶事小说的长盛不衰。这类小说所记多为朝野人物的遗闻轶事,载于各种笔记中。终宋之世,笔记的写作一直绵延不绝,这与宋代强烈的历史意识有关。士夫文人每以录载前朝或当世的政事故实、典章制度为自己的职责,将史料的保存留传视为民族文化的命运所系。故而这类笔记在宋代特别兴盛,其作品数量之众,超越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北宋初期较有影响的笔记有张洎的《贾氏谈录》、张齐贤的《洛阳?绅旧闻记》、钱易的《南部新书》。就小说艺术而言,《洛阳?绅旧闻记》出类拔萃,它不记掌故典制,只叙人物行事,因多得之传闻,故颇杂虚饰夸张成分,铺陈渲染,文采绮丽,更具小说意义。北宋中后期轶事小说益趋兴盛,且多名臣学士参与其事,名著佳作迭出,欧阳修《归田录》,司马光《涑水纪闻》,沈括《梦溪笔谈》,苏轼《东坡志林》,苏轼《龙川别志》,魏秦《东轩笔录》等。而释文莹所撰《湘山野录》、《续湘山野录》及《玉壶清话》等书,所记多为北宋杂事,对南唐、吴越旧事尤多着意,文笔细腻传神,如叙钱缏还乡、钱?归宋事绘声绘色,记宋太祖与太宗兄弟“烛影斧声”事扑朔迷离,代表了北宋轶事小说的高度成就。南渡以后,士大夫偏安江南,忧怀国事之馀,常以追忆前朝盛世寄托故国之思,又搜载典章故实、舆地民俗、朝野旧闻、时事政迹等,以保存一代典制文物。轶事小说在高宗后期至孝宗朝再趋兴盛。南宋前期的重要作品以赵令?的《侯鲭录》、叶梦得的《石林燕语》、《避暑录话》、曾?的《高斋漫录》、庄绰的《鸡肋编》为代表。另一类作品重写人纪事,近于史传,可以朱弁的《曲洧旧闻》、王?的《默记》、范公?的《过庭录》为代表,而后者的小说意味更浓。南宋期以后,偏安渐或定局,轶事小说的创作也步入了高峰期,涌现了费衮的《梁厍漫志》、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岳珂的《?史》、叶绍翁的《四朝闻见录》等作品。这类笔记小说内容芜杂,一方面沿着“实录”传统继续发展,另一方面题材逐步有所拓展,趋向小说化和传奇化。体现这一倾向的有康与之的《昨梦录》、廉布的《清尊录》、王明清的《摭青杂记》、沈?的《谐史》等。这些作品突破史志实录的框架,将笔触伸向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为社会生活写真,其重情事之曲折离奇、人物之鲜活生动是势所必然的。这类作品的出现,标志着轶事小说摆脱了因袭的“历史”范型,进入了文学意义上的“小说”之例。宋末文言小说的压轴者当属周密,其作品载于《齐东野语》和《癸辛杂识》,二书内容驳杂,所记多南宋史事,可补史传之不足;而属于小说类的作品则写得委曲有致,如记诗人陆游与妻唐氏的爱情悲剧委婉凄绝,写宋末将领之忠心报国慷慨激越,揭发元僧发掘宋帝陵墓悲愤填膺。由于易代之变与南渡之际的局面相类似,故宋末小说的题材风格颇有向南宋初期回归的趋向。历史正是在这种螺旋式的上升中发展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