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太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太宗分类:【传统文化】 即赵光义,赵匡胤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二年又改为炅。父赵弘殷,母杜氏。后周时,赵匡义任供奉官都知。陈桥兵变,拥立太祖有功,任殿前都虞侯、睦州防御使。太祖出征,以其留守京城,任开封府尹中书令。后加封晋王,位居宰相之上。开宝九年 (976)十月太祖卒,即帝位。时年三十八岁。据《宋史?太宗本纪》载: “帝 (即赵匡义) 幼不群,与他儿戏皆畏服。及长,隆准龙颜,望之知为大人,俨如也,性嗜学,……工文业,多艺能。……沉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志。” 即位后,继兄志致力统一大业。太平兴国三年 (978),闽南陈洪进、吴越王钱?先后献降,南方遂告统一,次年,赵匡义亲征北汉,统一了中原,并乘胜伐辽,欲夺回幽云失地,结果大败于高梁河 (今北京附近),太宗仓皇逃回。太平兴国七年,党项贵族内部争斗,拓跋部首领李继棒投附宋朝,献夏、银、绥、宥四州之地; 其族弟李继迁投奔地斤泽抗宋,夏人之患自此而始。雍熙三年 (986),太宗乘契丹 “主少国疑” 之机,派曹彬、田重进、潘美和杨业率三十万大军分三路伐辽。后因粮草不济,将帅不和,主力曹彬大败于岐沟关,田重进畏退,西路副将杨业战死于陈家谷(今山西朔县南)。从此边将无敢言取幽燕者,宋廷对辽转入消极防御。赵光义在政治上继续加强中央集权,曾大量增加进士科录取名额。分天下为十五路,各路置转运使。又令文臣李?等纂修《太平御览》、《文苑英华》等类书。在位期间社会生产有所发展,但土地兼并加剧,赋敛也加重。在位二十七年,有四位皇后,九子、七公主。 即赵炅。北宋第二代皇帝。976―997年在位。年号先后为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太祖同母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易名炅。在位时,对割据政权各个击破,完成了统一大业,继续推行各项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的政策。主张“以文德致治”,“以文化成天下”(《平园续稿》卷15);倡导偃武右文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事业。重建三馆、秘阁,赐名崇文院,皆规模宏大,“轮奂壮丽”。尊崇儒士,优礼文人,馆阁成为储才之所。大规模搜集、整理、编纂书籍,编成《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三大类书,集《神医普救方》,校刊九经、三史,整理道藏,翻译佛经,为整理和保存我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人爱好书法,尤善“飞白书”体,勤奋读书,日读《御览》3卷,传为佳话。重视网罗人才,扩大科举取士,创弥封、别试、誊录之制,为孤寒入仕开方便之门。设考课院、审官院等,强化对官员的考核选拔、监督制度,严惩贪官污吏。八年之内,对辽发起高梁河、歧沟关、君子馆等五役,均因“将从中御”,措置失宜而遭败绩,从此将守内虚外奉为国策,积弱之势已见端倪。为人刚愎多疑,大权独揽,任人唯亲。晚年,镇压王小波、李顺起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