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玉分类:【传统文化】 战国楚辞赋家。鄢(今湖北宜城县)人。生卒年不可考,与屈原同时或稍晚,或说为屈原弟子。出身寒微,曾事顷襄王,颇不得志,抑郁而死。据《汉书?艺文志》载有赋16篇,但多亡佚;《隋书?经籍志》著录《宋玉集》3卷,亦已失传。其流传作品中,一般认为《九辩》最为可信,叙述了寒士怀才不遇之悲愤不平;《高唐》、《神女》、《登徒子好色》3赋,“假设其事”讽谏楚襄王淫惑;《风赋》则把贫苦人民生活与楚王奢靡生活作了鲜明对比。其讽谏多属“曲终奏雅”,莫敢直谏,反映了宋玉思想局限性。艺术方面在屈赋“骚”体基础上,创立了更铺张而句法更富变化之“赋”体文学。其借景言情,融情于景,寓意深刻手法,提高了诗歌艺术表现力,对后世文学有一定影响。 战国时楚文学家。楚国鄢(今湖北宜城县)人。通晓辞赋,音律。生在屈原之后,一说是屈原弟子。史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他一生不得志,抑郁而死。《汉书?艺文志》著录《宋玉赋》16篇,已失传。现传宋玉之作以《九辩》最为可信。其余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经考证,皆疑为后人伪托。他在文学艺术上颇有创新,在”骚“体基础上创造了“赋”体文学,对“赋”体文学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开拓问答形式的诗作,写诗并序等方面皆开当代之先河,对后人有较大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