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绶分类:【文化精萃】 北宋宰相。字公垂。宋赵州平棘(今河北省赵县)人。少承家学,博通经史百家,已有文名。年十五,召试中书,真宗爱其文,迁大理评事,听于秘阁读书。大中祥符元年(1008),复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后赐同进士出身,迁大理寺丞。累迁户部郎中、权直学士院,同修《真宗实录》,书成,迁省书工部侍郎兼侍读学士。因上书建议仁宗亲政,忤太后意,降为龙图阁学士,出知应天府。圣仁宗亲政,召还,加翰林侍读学士。言帝当整齐纲纪,尽去朋党,拜参知政事,又迁吏部侍郎,时宰执四人不和,政事依违不决,景佑四年(1037)四人皆罢相,绶以尚书左丞、资政殿学士留待讲筵,权判尚书部省。岁余,加资政殿大学士,以礼部尚书知河南府。元昊反,帝询攻守之策。绶筹画十策以献,复召为知枢密院事,迁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康定元年(1040)卒,年五十。赠司徒,谥宣献,封燕国公。绶笔札精妙,文风淳丽,朝廷典策多出其手。仪物典故娴熟于心。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勘,为宋代有名之学者和藏书家。所著有《天圣卤簿记》十卷、《内东门仪制》五卷、《岁时杂?》二十卷、《常山秘殿集》三卷、《托车集》五卷、《常山遗札》三卷、《居大诏令》一百三十卷、《宋朝大诏令》二百四十卷、《文馆集》五十卷,多已不存。其事迹具见《宋史》卷二九一、《宋史新编》卷九十等。 北宋书法家、藏书家。字公垂。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大中祥符初赐同进士出身,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兼侍读,同修《真宗实录》、国史,仕至参知政事,卒谥宣献。博通经史百家,工诗文,为时所尚。家中藏书万余卷,多秘府所不及者,手自校雠,精密详审,胜于诸家。擅长书法,早年宗徐浩,后取法钟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遂自成一家。所书富有古人法度,结体森严,字形清瘦,笔力劲健。当时文人士夫倾朝学之,号为“朝体”。天圣五年(1027)书夏竦所撰《慈孝寺碑》,仁宗亲为篆额。北宋朱长文《续书断》将其书列为能品,谓其“特工笔法,本朝以来言书者,称李西台与宣献”。《宣和书谱》亦称其“笔法清癯而不纤弱,轻活秀润,在李建中之上”。明张丑还将其楷书评为“宋初第一”。因其笔札精妙,卒后,仁宗多取其书迹藏于禁中。著有《文馆》、《记事》、《外制》等7集,已佚。《道藏》中有其《宋西太乙宫碑铭》1卷。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