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陵神道石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陵神道石刻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像生石雕的杰出代表。北宋9个皇帝,除徽、钦二帝囚死塞北外,均葬于河南巩县伊洛河与石子河之间的平原上,宋太祖之父赵宏殷亦葬于此,合为“七帝八陵”。各陵建制基本相同,均有大的灵台,灵台围以神墙,墙开神门。南神门神道两侧排列着雄伟壮观的石刻群。现今所存,有华表、象及象奴、瑞禽、瑞兽、鞍马及御马人、蹲虎、跪羊、外国使臣、文武官员及南神门内的内侍、守护将军和走狮等约五、六十件。石刻的高度在2.5―3.5米之间。 宋陵的石象及象奴在前此帝陵石刻中尚属首见。永泰陵(宋哲宗陵)的石象,高大雄健,比例准确。头颈满饰璎珞,身覆鞯褥,装扮得花团锦簇。大象的长鼻和眼窝均表现出肌肤的弹性。象奴头发卷曲,带耳环,着异服,说明象、人均来自印度。永裕陵(宋神宗陵)的石狮,矫健豪迈,极富神韵。颈圈和铁链等饰物,雕刻细致精美。永熙陵(宋太宗陵)的石羊,四肢屈蹲,伸颈昂首,雕刻手法简练,造型浑朴。故当地有“东陵(永裕)狮子西陵(永泰)象,滹沱陵(永熙)上好石羊”之谚。 瑞禽马首鸟身,长尾上翘,以崇山峻岭为背景,作振翅欲飞之状,并回首俯视岩穴中正在仰首探望之小兽,两相呼应,极为传神。其表现手法也很特殊,系在碑形石面上通体浮雕,构图紧凑,技法熟练,为宋陵石刻之奇。 外国使臣,形貌服饰,各不相同,以日本、朝鲜及阿拉伯人形象居多。他们手捧贡物作奉献状,神态虔诚恭敬,反映了客使们的内心活动。 宋陵神道石刻雄伟壮丽,成为后世明、清帝陵的模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