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宗谱(家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宗谱(家谱)分类:【中国民俗】 为了联系每个家族,促进宗族之间的联系,陕西民间对宗谱很重视。宗谱,也叫家谱、族谱、家牒,也有叫先人案的。家谱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订为书册的,也有绘成图表的,还有刻在碑石上的。大族为册谱,小族为挂谱。明清至今,陕西的名门望族多重视修家谱,有“不重谱为慢其先”、“三世不修谱非孝也” 等说法。修谱的目的是“尊祖宗、联族谊、表德艺、惩不肖、注公业、保丘墓者也”。也有敬宗收族的说法。家谱多收有本族源流、记事、人物、庄宅、坟茔、重要文献、家规家训、世系谱等,不少家谱重视诰封圣旨、官宦人员的记载,其目的是夸耀族中人杰。特别重视世系谱的记录,其内容是:某代某名某字某公之子,生卒时间、葬地、主要经历;配氏姓,生卒时间、葬地,有无慈孝事迹; 生子数,按长幼顺序列名; 生女数,按长幼各标嫁某姓。大多宗族在立谱时便确定了家族世系的命名辈分,事先标定10~20个字,供后代起名时使用。比如横山波罗牛姓新拟20辈谱: “举学思高浩,俊秀正治昌,丰和伟显靖,青云定登祥”; 米脂杜姓 (即杜聿明家族) 16辈谱: “儒浩伟良,聿修成芳,善述丕营,庆玉恭昌。” 此字或在名的首字用,或用于第二个字,能使行辈清楚,不致紊乱。同族相见,以某字辈互认辈分,序其大小,联系族中人丁。有的家谱在世系表前设置世系源流篇,上溯远祖。如山阳《胡氏家谱》、《叶氏家谱》等皆有《世系源流歌》,叙其先祖为湖南、江苏、浙江之人,明末清初,辗转到陕西,他们的家谱世系表把入陕始祖作为一世祖,对入陕前的各代祖先则以七言诗体编成歌谣,读时朗朗上口,押韵易记。 家谱旧时多为手抄本,或保存在宗祠内,或由族长收存。有的誊清若干份,各支派士绅之家收藏。有的家谱刊印于世,则收藏保存者较多。宝鸡市档案馆征集到的宋代理学家张载后裔珍藏的《张氏族谱》数种,即是陕西很有名的族谱。米脂《冯氏族谱》记载冯氏家族自宋元以来隶籍米脂,其世代的品德、行操、艺文、选举均经考证记述,凡木主墓志、钟鼎碑记之类搜罗详尽,是传统文化世代相传之物证。《冯氏族谱》并记载现代内容,如1953年某族人结婚对联“新社会新青年新订计划,共劳动共生产共争光荣”,也录入宗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提倡修家谱,原保存民间的家谱也多有散失。20世纪60年代初,不少地方曾提倡写家史,不少村庄写了贫民艰难生活史,也有写地主发家史的,也可作为家谱之余波。20世纪80年代后,不少地方又续修家谱,有的打印,有的复印,有的铅印。家谱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所创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