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宜兴紫砂陶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宜兴紫砂陶器

分类:【传统文化】

产于江苏省宜兴地区的一种特殊工艺陶器。以生产供人们饮茶用的壶、盏为主,它不同于瓷器,也不同于一般灰陶、红陶等瓦器。制作工艺特别精细,器形玲巧雅致,深受当地文人士大夫的欢迎。这种陶器质地细润,颜色呈赤褐、淡黄、紫黑不等。宜兴春秋战国时代称荆厍,奏汉时称阳羡,明人周高起撰写评价紫砂陶壶的书就取名《阳羡茗壶录》。当地对这种澄泥陶有很多传说,说是春秋战国时越国大夫范蠡所创制。也有说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经开始生产陶器了,实际上都与紫砂陶器这种特殊工艺品的历史毫无关系。这种紫砂陶是宋开始出现,并不流行,明代中期才逐渐兴起的。它与一般陶器(瓦器)根本不同,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科学测定,紫砂粘土属于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含铁量很高,紫砂泥含Fe

2

o

3

8.38,器皿为7.74―8.66。采用氧化焰,烧成温度在1100―1200℃之间,吸水率小于2%,有良好的透气性。根据考古资料证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紫砂陶提梁壶还只是一种比缸胎稍细的,胎体上还粘有缸坛釉泪,和缸在同一窑中烧成的粗陶。估计万历以后至清代工艺才逐渐成熟起来。根据当地文献资料和紫砂壶上刻铭统计,在紫砂工艺上有成就的工匠,正德嘉靖有供春、时朋、董翰、赵梁、元畅、李茂林。万历时有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等人,以后有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等。生产的品种也越来越多。除茶具外,还有香盒、花盆、辟邪、镇纸等。以后继续发展,超过明代,直到今天这种工艺还在继续发展。艺术上有许多创新,有浓郁的地方特点。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