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家族与亲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家族与亲族

分类:【中国民俗】

维系家族的是家族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人们因此而建立了或远或近的家族内部亲属关系。很自然地,在出生后,每一个家族成员就拥有了各自一定的血亲集团。与此相对,血缘要延续,家族要发展,又依赖于家族成员的婚姻。婚姻带来的是双重身份和关系。一方面,女方嫁入男方,成为男方的人,其个人就加入了男方家族,成为其中一员;另一方面,女方也没有完全割断与自己家族的联系,有时候与娘家的关系还相当密切,这就使得女方家族的血缘关系一定程度上介入了男方家族的生活当中,形成一层新的亲属关系―――姻亲。亲族和亲族关系正是“这些由若干家庭血缘关系发展起来的血亲集团和由配偶关系发展起来的姻亲集团的总和”(陶立?《民俗学概论》152页)。要完整地了解一个家族,亲族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江西是以汉族居民为主,在亲族的划分方面和其他地区没有什么很大的差别,仍保留着中原地区的传统。具体地说,当地家族的亲族关系范围基本上包含三个层次:一是以本人为起点,上推四代至高祖,下推四代至玄孙的近亲层。这种推算源于古老的“五服”礼仪观念,其后来逐渐衍生形成民间人们确认亲属的一种普遍标准。“五服”指的是古时丧葬时人们所穿的五种丧服,分别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这五种不同的丧礼服饰也表明了亲疏程度不一的亲属关系。而五服之外,就不属近亲了,所谓“六世亲属竭矣”。这样基本上推算出了现在通称的直系亲属系列。第二层有本人兄弟姐妹及其三代子孙、父亲兄弟姐妹及其三代子孙和祖父兄弟姐妹及其三代子孙,他们是构成个人血亲集团中旁系亲属的主体。第三层就是由于男女建立婚姻关系而形成的姻亲层。其实,姻亲层内的亲属关系也是同样由前两种方法推出的。

在江西,对家族而言,亲族是一支有力的社会力量,可以在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相互扶持。像农忙的时候,前来帮忙的,除了热心的邻里,少不了自家亲戚。而江西人常挂在嘴边的“去外婆家”、“到娘家去”、“请母舅来”,指的都是女亲。在清同治年间修订的《雩都县志》里就有这方面的记录:“雩俗最敬母党,名曰‘外家主’。”在江西大部分地区,外亲的地位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与这一类亲属的接触,是随着男女婚姻关系的发展而逐渐频繁起来的。

在传统的家族生活当中,婚姻的目的之一就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生育是人生大事,对亲族而言也是一件大事。民国时的《上犹县志》中就记载,女子还在怀孕时,就会收到戚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亲族)送来的鸡和蛋。一方面,是孕妇需要营养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地方习成的礼俗。新生儿诞生后,亲族间的往来更加紧密。江西各地有做三朝的风俗。一般都是女子生产后,男方派人,常常由女婿本人带上大小礼品前往孩子的外婆家报喜。时间和贺礼品种因地方不同而有所差异。在乐平县,在孩子即将出生时,外家先送来活鸡、围裙、垫席等礼品,这被称作“催胎”。而若是第一次生产,在孩子出生后,男方当天会在外家摆酒席,通告孩子出生的具体时间日期(这么做多是生男孩时)。等到了三朝,外家又会送给孩子襁褓衣物、银饰和鸡米等物品,当地人称之为“送鸡米”。孩子满月也会置办酒宴进行庆贺,受邀而来的也有外家亲戚,他们也都准备了贺礼。在弋阳,这方面的风俗也差不多。第一次生产时,女方家里在生产前一个月来“催家”,即送来做好的婴儿衣帽。如果生下的是男孩,孩子满月和周岁时还会收到外婆家里的馈赠品。这种风俗无形中加强了亲族之间的联系,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逢年过节也是亲戚们之间大串门的时候,平时散居在各处的亲族成员得以团聚。像在江西樟树一带的农村里,春节拜年的次序是约定俗成了的。大年初一拜自家公公婆婆、父亲母亲,在外则拜家族中的长辈。初二就是到外婆舅舅家里去拜年。初三要拜的是岳父岳母,还有就是一般大小的外甥们结伴去姑姑、姨妈家里拜年。在元宵之前,亲戚们都有相互走动、问候的习惯,这也是亲族交往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时候,亲族因为他们的身份不同于家族成员,不会因为牵涉到家族利益而存有不公。在家族内部发生纠纷时,又充当起仲裁人的角色来。这可以说是亲族所有的一个特殊功用,它集中反映在舅舅的特殊地位上。“娘亲舅大,爹亲叔大”。在江西农村,作为女方家长的舅舅,常常要出面解决一些男方家庭里比较棘手的问题。像孩子的婚姻大事,父母常常在拿不定主意时,请来舅舅一同商议。而父母与儿女之间有争执、隔阂的时候,舅舅又是两头跑的和事佬。农村里,儿子们结婚以后,会和父母分开来住。分家牵涉到财产的分割、债务的划分、父母的赡养等诸多问题,这个时候舅舅就起了关键作用。通常都由他出面主持分家。正式分家时摆的酒席他要出席,以之作为分家的见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江西,亲族在一定的时候是使家族平衡稳定的力量。

而在江西农村,当女子在婆家受到婆婆或丈夫的虐待或委屈时,娘家就成为她的避难所。她可以在忍无可忍的时候抛下孩子,回到娘家住下,直到丈夫登门认错,把她接回家中。常常是丈母娘对找上门来的女婿一番责骂,要他表明态度,保证以后不会这样了,这才放心地让夫妻俩回去。此外,在各地乡间,每年农历三月三还保留了出嫁女儿回娘家的习俗,让她们回家看看,和自己的亲人、朋友团聚一次。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亲族的女方家族俨然成了出嫁后女子的保护者。

亲族俗称亲戚,是由婚姻建立起来的关系。一般来说,与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及其成员,都属于亲戚的范畴。这种关系主要由母系关系而定,如祖母的母家为老外婆家,母亲的母家为外婆家,妻子的母家为岳母家,媳妇的母家为亲家母家等。由母系关系而派生的姻亲,尚有多种复杂的关系。以外婆家的关系来说,就有外公、外婆、舅父、舅母、表兄弟、表姐妹、表嫂、表侄儿女等等。在这些姻亲关系中,比较密切的是外婆与岳母家,所以春节,先要到这两家拜年;重要节日也要给这两家送礼,平时彼此往来比较密切。城乡年老群众认为,外婆家是父母亲一代的“根本”,岳母家是子女一代的“根本”。

安徽许多地方,把由血缘关系而产生的姻亲,称为“湿亲”;由结拜而发生的亲戚关系,称为“干亲”。多方或双方本为异姓关系,由于彼此情感融洽、志趣相投而结为异姓兄弟,亦称“干兄弟”。彼此称对方父母为义父母,对方父母亦以义子视之。结拜又称“换金兰谱”。在举行结拜仪式时,因桃园结义传说为人们所熟知,在拜天地祖宗之外,还要加拜刘备、关羽、张飞三位历史人物神位。结拜以男性青年为多。全省城乡,也有女性青年结拜干姐妹的。女性结拜不一定举行仪式,只要相互赠送亲手制作的礼品,作为信物即可。妇女结拜也有先从认义母入手,然后下辈再结拜为干姐妹的。

家族与亲族间的相互交往构成了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网络,这在婚礼和丧礼中显示得最为明显。家族也好,亲戚也好,亲疏关系主要看交往,正如谚语所说:“亲戚亲戚,越走越亲。”反之,“三年不上门,是亲也不亲”。

家族、亲戚的交往习俗很多,除平时一般往来外,主要有“贺”、“吊”往来和节日往来。贺、吊即家庭中遇到家庆和家祭,族人和亲戚要上门祝贺或吊祭。祝贺的有:贺婚礼、贺生育、祝寿、贺上大学、贺升迁、贺建房,这是比较隆重一些的。小的祝贺之礼则更多,如晋南曲沃农村,做生意发财、母牛生犊、母猪生仔等,也视为喜庆之事,都要表示祝贺之意。除互致贺礼、设饭招待外,还要帮忙,如建房,亲戚间都要帮凑一把,或添钱或出力。亲戚中有年轻人考上大学或为国当兵,临行前普告族人和亲戚,亲戚或登门致贺,或请其吃一顿饭,还要送些喜钱,以备出门之用。吊祭的有:报丧、送葬、烧七、过百日、过周年等等。节日往来常见的有:拜年、端午节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重阳节赠糕。在晋南一带,有“走麦罢”的习俗,收罢小麦后,闺女有住娘家的风俗,女婿带一个数斤重的月牙型大馍馍,满怀丰收的喜悦,来到丈人家,既有祝愿岳丈家小麦丰收之意,又有报告自己家里小麦丰收之情,互问收成,以示庆贺。丈母娘要热情招待姑爷,好吃好喝,并留闺女、外孙住几天。曲沃县一带的礼品是大饼子,即“火烧”,不叫“走麦罢”,而称“辩收破”,亦是庆丰收之意。

家族的亲疏远近,依是否出了“五服”为界,俗称“五服之内为一家,出了五服是本家”,出了五服,虽是同姓,但交往很少。亲戚间的交往,往往是“一辈亲,二辈淡,三辈过来不管饭”。此俗也是正常现象。虽然旧亲、老亲淡了,但又有了新的亲戚,有了新的交往。

在亲属交往中,山西各地普遍看重堂兄弟姐妹、姑表兄弟姐妹、舅表兄弟姐妹的关系,姨表兄妹关系则不太看重,正如谚语所说:“姑舅亲祖上亲,姨姨亲嘴上亲”。因姑姑是父亲的姐妹、舅舅是母亲的兄弟,具有同一的血缘关系,因此特别显得亲密,正如谚语所说:“亲姑舅,淡两姨。”堂表或同姓本家,严格禁止异性间的性关系发生,否则被视为乱伦,被骂为禽兽之家,猪狗不如。舅表和姨表关系则属异姓,所以在姨表关系中兄妹有成婚之举,且认为是“亲上加亲”。姑表兄妹成婚者亦有,但不多。近年来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已认识到近亲结婚的危害,因此,姑表、舅表、姨表兄妹成婚者极少,不论父系、母系,在五服之内都视为同等血缘关系,都不应成婚。一般习惯上姑姑对娘家的家族大事有发言权,舅舅对外甥家的大事有过问权,特别是婚丧大事和析产分家、赡养老人等,姑姑、舅舅的意见起很大作用。在宴席上,男席中老舅为首席,女席中老姑为首席。在婚丧大礼中,偶有因坐次排列不当而引起不悦和纷争,也说明了姑、舅亲的重要。谚语说得明白:“姑舅亲,祖上亲,打断骨头心连着心”,“香不过猪肉,亲不过姑舅”。相形之下,姨姨家对这些家中大事没有什么发言权,被看做是一门简单的亲戚,因此有“姑舅亲,辈辈亲,姨姨死了不再亲”之谚。至于女婿与岳丈的关系,就更显亲密,“亲戚朋友十八家,丈人丈母第一家”。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