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密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密宗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宗派。亦称“密教”、“秘密教”、“金刚乘”、“真言教”等。源自印度佛教中的密教。唐代开元四年(716)善无畏带来《大日经》;开元八年(720)金刚智及其弟子不空传入《金刚顶经》,从而输入密教并发展为中国佛教派别之一。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传授,为“真实”言教,故名。密教宣扬世界万物、佛和众生皆由“六大”(地、水、火、风、空、识)所造。佛与众生体性相同,众生如依法修“三密加持”,即语密(口诵真言)、身密(手结契印)、意密(心作观想),就能使“三业”(身、口、意)清净,即身成佛。此宗仪轨复杂,灌顶等仪式均秘密传授。中国西藏地区的密宗为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唐贞元二十一年(805),日本僧人空海来学密法,密宗即传入日本,成立日本真言宗,亦称“东密”。 中国佛教宗派。亦称密教、秘密教、瑜伽密教、真言乘等。因修三密瑜伽而获得悉地,故名。密教思想与实践于三国时传入中国。作为佛教宗派则始于“开元三大士”时期。唐开元四年(716),善无畏来中国,译出密教经典多部。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日经》7卷,后来成为密宗的“宗经”。一行亲承其讲传,笔受口诀,撰成《大日经疏》20卷,为中国密教正式传授之始。其传授以胎藏界密法为主。开元八年,金刚智来中国,先后译出《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法》等经轨4部,7卷,其弟子不空又译出《金刚顶经》等。《金刚顶经》也是密宗奉持的主要经典。他们所传以金刚界密法为主。善无畏、金刚智、不空被并称为“开元三大士”。由于他们的盛行弘布,遂形成了中国佛教中以修持密法为主的一个宗派――密宗。该宗义理为“六大缘起”,主张色心不二,金、胎为一。众生依法修持“三密加持”而““即身成佛”。其典籍浩瀚,仪轨复杂。中国现保存的密宗译本数量大、质量高,是研究印度、中国密宗的珍贵史料。在中国西藏地区通行的密宗称为“藏密”,其法门有“大圆满”、“大手印”、道果、五次第、六加行、拙火定等。 贞元二十年(804),日僧空海来唐学法,从惠果受金刚界、胎藏界两部密法。回国后创立真言宗,以金刚界密法为主,也称“东密”,其教义与中国密宗略同。日僧最澄、圆仁、圆珍等先后来唐学台教和密宗教义,回国后传弘,称为“台密”,以胎藏界密法为主。从此,密教盛行于日本,且分派林立。 亦称“密教”、“密秘教”、“真言乘”、“金刚乘”等。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因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传授,不经灌顶不得注意传习和显示于人,故名。印度密教思想和实践传入中国,始于三国时代。从2世纪到8世纪期间,有100多部密宗经典被译成汉语,有精于咒术和密仪的高僧来到中国。中国高僧玄奘、义净等也传译过密法。但在中国弘传纯粹密教并正式形成宗派则始于唐开元年间来到中国的印度密宗高僧善无畏和南印度的金刚智。善无畏与其弟子一行译出《大日经》。金刚智及其弟子不空译出《金刚顶经》。该宗认为世界万物、佛和众生皆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所造。前五大为色法,属胎藏界(有“理”、“因”、“本觉”三方面的意义);“识”为“心法”,属金刚界(有“智”、“果”、“始觉”、“自证”四个方面的意义)。主张心色不二,金胎为一。二者赅宇宙万有,而又皆具众生心中,佛与众生体性相同。众生依法修习“三密加特”就能使身、口、意“三业”清净,与佛的身、口、意三密相应,即身成佛。因该宗仪传复杂、严格,加之需要导师秘密传授,故只传两代即衰微。此外印度密宗也曾传入中国西藏,与当地宗教结合后,形成“藏密”。日本僧人空海于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在长安青龙寺人惠军受秘法,归国后,创立“真言宗”,称为“东密”。 佛教派别。亦称“密教”、“秘密教”、“真言乘”、“金刚乘”等。是七世纪以后印度大乘佛教一部分派别与婆罗门教相结合的产物,最早曾盛行于今德干高原等地。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传授,为“真实”言教。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民俗信仰为其特征。认为世界万物、佛和众生皆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所造。佛与众生体性相同,众生如果依法修“三密加持”,即手结印契、口诵真言、心观佛尊,就能使身、口、意三业清净,与佛的三业相应,即身成佛。宗教仪式较为复杂,较为重视设坛、供养、诵咒、灌顶等。公元720年,该教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佛教派别之一。11世纪初,藏传佛教翻译了多种瑜伽密教经典,此后,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密法盛行于藏传佛教各派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藏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