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寺院菜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寺院菜

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寺院饮食文化,指与寺院宗教、礼仪、禁忌有直接关联的饮食活动。寺院饮食文化中,又尤以寺院素菜、素食、素馔、素席、素肴最为著称,并因做工精细、用料与烹制考究、菜肴色香味形独特而别具风味。寺院素菜,原在尊重佛教徒饮食习尚前提下,在以“羹”为主的几样素食基础上,吸收荤菜的烹调经验,同时又运用“以素托荤”烹饪技术,逐步发展而成。寺院(庵观)内斋食除不许饮酒食肉外,烹调菜品时,佛家以大蒜、小蒜、兴蕖(阿魏)、慈葱、?葱为五辛,道家则以韭、薤、蒜、芸苔、胡荽(俗称香菜)为五荤。佛、道教徒,坚持不杂鱼肉滋味的素食,“素”为洁白、粗略之意。佛教寺院素食与素菜,又称为“释菜”,僧厨称“香积厨”,取“香积佛及香饭”之义。在选料上,多用植物果、花、叶,如炒苹果、炒荸荠、炒藕丝、炒山药、炒栗片、油煎白果、酱炒核桃、盐水煮落花生等,均是名菜。胭脂叶、金雀花、韭菜花、菊花瓣、玉兰花瓣、荷花瓣、玫瑰花瓣等,烹制后均可上席作肴。寺院素菜中的名菜之一的“罗汉斋”,又名“罗汉菜”,便是用金针、木耳、笋等十几样干鲜菜类作原料制成。菜名则是典自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八罗汉之意。从清代至今,最能体现中国寺院饮食文化特色的,为安徽安庆迎江寺(佛教)素菜和河南南阳元妙观(道教)斋菜:迎江寺素菜,以当地沙洲所产黄豆为主料,加工制成千张、豆腐、豆腐衣、面筋,以附近山区所产冬菇、金针、木耳、玉兰片为辅料,配以时鲜蔬菜精心烹制而成。烹调方法以蒸、煮、炸、烧为主,制作方法有捆扎法、模具法等。迎江寺素菜,品类繁多,尤以素锅贴、素煮干丝、素火腿、素烤鸭、素鱼肚、糖醋素桂鱼、罗汉斋等最著名,且还可作“银耳”、“素鱼翅”、“素海参”等大型全素筵席。元妙观斋菜,向以烹调技艺精湛,花色品类繁多,色、香、味、形俱佳而著称。该观的斋菜,选料广泛,常选用天南海北之珍品。尽管斋菜的主料、辅料都是真素,汤菜只用黄豆芽汤,不用荤汤,但经观中道厨们的扒、溜、炒、炸、烩、蒸、烹制,肴馔味道鲜美且具养身保健价值。斋菜均呈“素质荤形”,如用豆腐皮制作的“素火腿”,它色泽棕红,酷似火腿,咸香味美;用山药等烹制的“溜素鱼片”,鱼片状,食时软润咸香;用豆腐皮等制作的“扒素鸡”,形似鸡块,嫩脆辣香。斋菜烹制时,还根据“时令吃鲜”的原则,烹治各种时令斋菜,均是色、香、味、形酷似正席大雅之菜肴。品尝、鉴赏寺院素菜、斋菜,是宗教文化旅游、民俗民间旅游活动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内容。

亦称斋食。指佛教和道教寺院中的素菜。僧侣们奉行斋食,忌用动物性原料,讲究素食。最正统的寺院菜将鸡蛋和葱、蒜等也列为禁食之列,认为“蛋卵之来源极为不净,且其分腥臭,何素之有?”佛家将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胡荽(俗称香菜)列为禁食的“五荤”。道教亦将韭、薤、蒜、芸苔(俗称油菜)、胡荽列为禁食的“五荤”。这是寺院菜与宫廷素菜及民间素菜的区别之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