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小国寡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小国寡民

分类:【传统文化】

道家提出的治国方略。《老子》: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 (兵器) 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其中有两个要点: 一是小国寡民,再则是愚民政策。老子认为,知识使人多欲,多欲则不知足,而不知足则是祸乱之源。故他主张去知去欲,返璞归真,“使民无知、无欲、无为,则无不治”。这一点尚能得到帝王理解,而其 “小国寡民” 的主张数千年来却难有知音。中国人素来以“地广人众” 自豪,尤其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衡量国家地位的标志就是土地和人口,中国历代王朝都曾以自己拥有的广袤土地和众多人口居当时的天下之最而不可一世,“小国寡民” 岂不是自居下流?现代有学者认为,老子这种违背常情的怪念头,来自于他对原始初民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在两千多年前,中原的周边地区尚有许多原始部落或氏族公社,在充满忧患的 “文明人” 看来,这些部落或公社中的成员无知无欲,无忧无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简直就是活神仙。这就是老子 “小国寡民” 的蓝本。但老子有更深层的思考: “文明人” 如能返璞归真,也可以得到原始初民一样的幸福生活。无论如何,在两千年后,素来以 “地广人众”自豪的中国人对 “小国寡民” 的奥妙似乎若有所悟。

中国古代道家提出的反对人口增长过多的思想。道家的代表作《老子》里描绘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服。邻国相望,鸡犬之音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因此道家的理论社会是纯自然经济的小生产社会,国土面积很小,人口很少,人民死守着家园过着仅可温饱的简朴生活。从人口增长角度看,其实质无非是想用缩小国家的人口规模的方法来适应土地相对狭小的状况。韩非还更明确地阐明了人口过多是引起社会纷争的根源而坚决反对人口增长过快。

春秋末期思想家老子提出的理想社会。《老子》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认为,国家纷乱、民众难治,原因在于“人多技巧”、“民之智多”及“广土众民”。主张“无为而治”,倒退到“无智无欲”的初期奴隶社会,向往结绳记事的原始社会。认为在“小国寡民”社会中,人民会“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小国寡民”是一种复古倒退的消极思想。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