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公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张公洞分类:【传统文化】 在江苏宜兴县盂峰山。又名庚桑洞,相传张道陵和唐代张果老曾在此修道,因而得名。现洞中有洞,大洞套小洞,洞洞不同,洞洞相连,人称“七十二洞穴”。全洞面积3000余平方米,游程约1000米。全洞精华为海王厅,游人至此,犹如入海底龙宫。此外,还有盘肠洞、鼻孔洞、棋盘洞、七巧洞以及鲤鱼戏水、万福来朝、一线曙光等胜景。 位于市西南盂峰山中。原名庚桑洞,相传发现于春秋,庚桑曾避官隐此。又传汉张道陵、唐张果老于此洞修炼,故有今名。面积3000多平方米,游程约1000米。洞中有洞,洞又套洞,七十二洞,洞洞不同,左盘右旋,洞口通天。洞中具四时不同之气候,可谓“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历年”。从下洞入,至上洞出,要登1500多石阶。下洞似大厅,可容纳四、五千人,称“海屋大场”,有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天洞以海王厅天师台为中心,是全洞精华所在,其中云雾缭绕,奇岩异石参差垂悬。洞顶透空朝天,故又名“朝天洞”。厅两侧有众多小洞,名盘肠、鼻孔、棋盘、地道、鲤鱼戏水、万蝠来朝等。清诗人陈维岱《满江红?游张公洞》有“曲蹬崎岖犹可入,悬崖逼仄真难度”句,形容其神奇幽奥。洞顶山峰岩壁有元诗人杨维桢题“海内奇观”四字,为远眺胜景佳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