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小昭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小昭寺

分类:【传统文化】

藏传佛寺。在西藏拉萨市北城区。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是由文成公主带去的汉族工匠和藏族人民共建的。寺坐西向东,原来是按唐代内地佛寺建造的,几经焚毁,后依藏传佛寺重修。寺中壁画甚多。正殿高三层,上建金顶,供奉尼泊尔墀尊公主带到西藏的释迦牟尼8岁时等身镀金像,又称不动金刚像。原为密宗经学院举堆扎仓,是僧人聚会诵经之所。

位于拉萨古城之北,距大昭寺约1公里左右,通常与大昭寺合称为“拉萨二昭”。是黄教格鲁派上密院的修法之地。始建于唐朝,据史籍记载小昭寺是和大昭寺同时期修建的。小昭寺建成后,松赞干布亲自为之开光。藏语中称小昭寺为“甲达绕木契”,“甲达”的意思为“汉人的”,“绕木契”意为“大院子”。小昭寺的早期建筑仿汉唐格式,不过历史上小昭寺多次遭火灾,十年动乱中又遭破坏。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都是晚期的建筑。据说由于文成公主思念故乡,于是建筑物朝向东方。寺内主要建筑物有大殿,三层,内有经堂、佛殿、金殿等。金碧辉煌,极为精美、壮观。寺内主要供奉的有释迦牟尼、墨珠尔济、弥勒佛。其中文成公主从长安带到西藏的释迦牟尼像(即觉阿佛像),是西藏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之一。

在市区偏北,距大昭寺约一公里,是唐初由文成公主指导施工的具有中原风格的寺庙,所以藏语称“甲达绕木契”,意为“汉人的大院”。后几经焚毁与修复,今见为后期重建。坐西朝东,大殿高三层,占地2100多平方米。第三层设金殿一座,翘角飞檐,颇为壮丽。寺中壁画甚多。正殿供有尼泊尔墀尊公主带至拉萨的释迦牟尼八岁时等身金像,又称不动金刚像。释迦牟尼几大高徒的塑像肃立于左右。孙士毅《小昭寺》诗云:“大昭北去小昭迎,金瓦流辉玉砌平。不信西来皈净土,却因东向望神京。”原注:“小昭寺门东向,因唐公主思帝乡也。”小昭寺后成为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密宗经学院之一。寺中还供奉弥勒佛、墨珠尔济佛像等,是珍贵的西藏历史文物。

藏族寺庙建筑。藏语称“惹莫且”。在西藏拉萨市城区。7世纪由唐文成公主主持建造。坐西向东,原建筑形制与当时内地汉族寺庙相同,后几经焚毁,依藏族寺庙建筑形式重修。寺中有许多壁画,正殿供奉尼泊尔尺尊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8岁时的等身镀金像,又称不动金刚像。喇嘛教格鲁派(黄教)举扎仓(上密院)设于此。

藏语称“惹莫切”,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区。七世纪时松赞干布专为文成公主建造。寺内主供文成公主从汉地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镀金像。初建时规模不大,15世纪后增设堆扎仓等建筑,后宗喀巴弟子贡噶东珠创建密宗学院。651年,松赞干布之孙芒松芒赞即位,传闻唐朝派兵索回释迦牟尼佛像,便将其移至大昭寺的明签南门内匿藏,60年后即712年,唐金城公主进藏唐蕃重归于好,才将佛像取出供在大昭寺内。将尼泊尔公主带来的一尊不动金刚佛搬到小昭寺供奉。寺内还供有墨珠尔济、弥勒佛像以及多幅精造壁画。

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内大昭寺北约1000米处,建于7世纪中叶,为吐蕃早期著名佛教寺庙,后为格鲁派密宗经院之一的上密院所在地,属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文全称为“甲达惹木切拉康”(rgyas-btab-ra-mo-che-lha-khang)。“甲达”,意即“汉人所建”;“惹木切”一词有“牝山羊”、“藏宝处”、“大庭院”等几种解释,当地藏族群众都直呼为“惹木切”,汉语称“小昭寺”。清代文献中有记为“喇木契”、“巴汉招庙”者。

7世纪中叶,在修建大昭寺的同时,经文成公主选址、设计,主要由唐朝长安进入吐蕃的汉族工匠按汉地寺庙制式,历时1年,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与大昭寺同时建成。寺门朝东,以示文成公主思乡之心。其最初规模与大昭寺同,但在以后的历史发展变化中,香火日衰,规模也大为逊色。寺庙建成后,供奉文成公主入蕃和亲时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鎏金铜像,即“觉卧像”(jo-bo-shvakya-mu-ne)。后因传闻唐朝将向吐蕃用兵,遂将寺内所供奉的主尊释迦牟尼佛像移往大昭寺镜南门内秘藏起来。金城公主入蕃和亲后,取出秘藏的释迦牟尼佛像供奉于大昭寺主殿,而将墀尊公主所供奉的不动金刚像移于该寺供奉。

历史上该寺累遭回禄,经多次修葺,原初建筑大都不复存在。今日所见,多系后世仿建。全寺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前部为一庭院,后部为该寺中心部分,有主体建筑神殿及门楼、转经回廊等附属建筑。门楼分三层,底层为宽敞的明廊,墙壁上画有六道轮回等传统壁画,门楼二、三层为僧舍和经室。穿过门楼为转经回廊。神殿为全寺主体建筑,占地2100多平方米,分为三层。底层前面是门庭,有左右配殿,中为四柱空廊甬道。门庭后面为经堂,东西长21.4米,南北宽17.6米,进深7间,面阔3间,共30根立柱,为寺僧集会之地。最后面为佛殿,东西长4.35米,南北宽5.1米,有2柱,供奉墀尊公主的不动金刚鎏金铜佛像。神殿二层前部为僧舍,中部为底层经堂的天井,后部为6柱佛殿。三层设有达赖喇嘛卧室。

明成化十年(1474),格鲁派僧人衮噶顿珠(vje-btsun-kun-dgav-bon-grub)所创立的上密院即在该寺,成为修习格鲁派密法的学府,在这里修习的僧人称喇嘛举巴(bla-ma-rgyud-ba),是地位很高的僧人,有升任甘丹寺两大法王之一的夏孜法王的机会。上密院也是接受内地及外国僧人学经修法的学府。

小昭寺经堂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1986年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使这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古寺重放光彩。

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公元7世纪时松赞干布专为文成公主建造。寺内主供文成公主从汉地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镀金像。初建时规模不大,15世纪后增建堆札仓等建筑,后宗喀巴弟子贡噶东珠在此创建密宗学院。公元651年,松赞干布之孙芒松芒赞即位,传闻唐朝派兵索回释迦牟尼等身像,故将其移至大昭寺内匿藏。60年后即公元712年,唐金城公主进藏,唐蕃重归于好,才将此佛像取出供于大昭寺内,将尼泊尔公主带来的一尊不动金刚佛搬到小昭寺供奉。寺内还供有墨珠尔济、弥勒佛像,并有多幅精美的壁画。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