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少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少府分类:【传统文化】 官名。①始于战国,掌山海池泽之税,供国君享用。秦汉沿置,为九卿之一。凡供应皇帝生活物资、服务于宫廷之官吏,大都为其属官。西汉末王莽改少府为共工。东汉称少府卿。魏、晋以后设殿中监,与少府并立,宫廷事务皆统于殿中监,少府则专掌工艺制造及钱币之事,秦、汉少府之职遂分为二。北魏孝文帝太和(477―499)中改少府为太府卿,北齐置太府寺为其官署。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分太府寺置少府监,设监及少监,领尚方、织染等署。唐太宗贞观元年(627)置少府监,掌百工技巧之事。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称内府监,武则天垂拱元年(685)更名尚书监,均旋复旧称少府监。置监、少监等官,领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五署及诸冶、铸钱、互市等监。宋代初年,少府监置判监事一人。神宗改革官制,始置监、少监等。元代宫廷之事多统于宣徽院,少府若有若无。明代废,前代少府之职分隶于宦官所领之二十衙门。清代则归内务府,故一般以少府为内务大臣之别称。②县尉的别称。唐代称县令为明府,县尉职位比县令低,故称少府。王勃有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官署名。亦作官称。始设于战国,为掌管官手工业与皇家财政的中央行政管理机关。秦沿置,“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 《汉书?百官公卿表》)。秦二世时,章邯曾任此职。汉因之,除职掌皇室财政之外,还兼管皇帝的秘书、膳食等事务。少府职司范围较广,属官甚多。其中有为皇帝符节或司笔札文书的符节令、尚书、中书谒者等;有掌管手工业或工程事务的考工室、尚方、东西织室、左右司空之类机构; 还有专司皇帝饮膳、医疗和苑囿的太官、汤官、太医、戕盾以及管理宫廷杂事的黄门、宦者等。东汉时,少府的职能和机构多有变化。光武帝将少府收取山泽陂池之税的权限转移到大司农,省减了与此有关的一些属官。原来职属少府的尚书和宦者亦因其权力扩大而变为仅与少府保持一点隶属关系的文属。东汉少府属官仅设太医、太官、守宫、上林苑4令丞。少府变成仅经管皇帝服御诸物和宝货珍膳的一种机构。魏晋南北朝少府的地位逐渐下降。北齐时改为太府寺,权任渐轻。隋炀帝时又自太府分出少府监,掌百工技巧之事,总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治五署。已降为承工部之政令办理具体事务的办事机关。至明裁撤,其职掌移归工部。此外,两汉时皇后及太后的属官,也有以少府为名的,如皇后有中少府,帝母有长乐少府,帝祖母有长信少府。又秦汉时郡中亦设小府或少府之官。这些都与中央的少府有所不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