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歌一唱心就开――客家山歌的内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山歌一唱心就开――客家山歌的内容分类:【地域文化】 山歌,顾名思义,多是在山上唱的。因为一两个人在山上干活,不论是牧牛、割草、砍柴,还是烧木炭、割松香、挑担子,都很寂寞很劳累的。于是他们常常唱些山歌,以排遣寂寞,消除疲劳,消愁开心。他们用山歌表达唱山歌的作用:“上岗过坳唱一首,百斤担子也变轻”,“人人都有忧愁事,山歌一唱心就开”。 客家人唱山歌也有规矩。青壮年男子是唱山歌的带头人。他们看见或听见对面山上有人干活,便先打个“嗬嗨!”向对方打招呼。顺便说几句,客家人上山,往往要先打几声“嗬嗨”,其作用甚多:若有人在山上往下溜放竹子、木头,他们一听“嗬嗨”声,知道山下有人,就得暂停溜放,以免伤人;山径峰回路转,拐弯抹角,特别是扛竹、抬木头时,难免会被遮挡视线,他们听见对面有人打“嗬嗨”声,便会停立一旁,以免撞人;要是山上有野兽,它们一听“嗬嗨”声也会逃走的。 唱山歌者打过“嗬嗨”后,便用悠长的起头曲调唱道:“溜咳,对面岌冈的阿哥(或阿妹),有好山歌唱等来。”这是在邀请对唱山歌。对方听见后,按照规矩也要打声“嗬嗨”为回应,并接着回唱山歌: 喊(我)唱歌就唱歌 喊织布就丢梭, 喊撑船就使桨, 随你撑到那条河。 在山上对唱山歌,都是即兴创作,随口编词,表达自己的心思和情怀。他们若互不相识,则要先相互发问和自我介绍: 对面阿哥面生疏, 敢问贵乡何方人…… 经过发问和介绍便可对唱山歌了。他们或互相咏唱家乡风貌和物产,例如: 蕉岭一县十二乡, 乡乡唔当(不如)蓝坊乡, 满山树来满坳竹, 柴炭竹木卖唔完。 或歌唱山区的劳动生活: 春暖花开绿叶多, 黄蜂采花过山坡, 黄蜂采花为酿蜜, 我采绿肥长好禾。 烧炭阿哥真苦情, 满山倒(砍)树扛回窑。 入窑就像?(熏)山鼠, 出炭又会烧须姑(胡子)。 除上述劳动歌之外,还有行业歌、劝世歌、耍歌、谜语歌、猜调、竹板歌、逞歌、虚玄歌、小调等等。但客家山歌中的佼佼者,是抒发男女之间爱慕之情的情歌。不过,对唱情歌不可造次冒失。首先要看清对象,如对方有情有意,方可以歌相邀,否则容易产生误会或带来麻烦。对唱情歌,要先唱引歌,发问身世,再唱探情、思求、条件、爱慕,最后唱离别、相思等等。其中,唱得最多最动人的是思求、爱慕、相思一类的情歌。这里仅从《旅伴》编辑部编、黄火兴整理的《客家情歌精选1900首》中,各列举一二首: 发问:一朵红花路边生, 花又红来叶又青, ?(这么)好红花哥唔识, 手攀花树问花名。 大风吹落路上尘, 借问妹子哪里人, 问真细妹哪只屋, 等郎上下好行情。 答问:老老实实话妹知, 屋住在南山尾, 屋背有条(棵)龙眼树, 门口掩(围)有大园篱。 探情:三条绿竹一样长, 唔知哪条系竹娘, 三位娇容都一样, 唔知哪个情较长。 新做大屋四四方, 做了上堂做下堂, 做了三间又两套, 问妹爱廊(双关,廊喻郎)唔爱廊? 思求:阿妹人材盖一村, 两排牙齿白如银, 讲话好比黄莺叫, 走路好比风送云。 月光?清风?凉, 看见情哥在井旁, 家里还有半缸水, 假作挑水会情郎。 爱恋:阿哥同妹隔条岗, 手拿笠?(竹笠)来招郎, 手拿笠?招三下, 魂魄飞到妹身旁。 送郎一条花手巾, 朝晨洗面(脸)夜洗身, 毛巾肚里七个字: 永久千秋莫断情。 相思:岭岗顶上一株梅, 手攀梅树望郎来, 阿妈问望脉个(什么), 望梅花几时开。 梁上燕子双双飞, 朝晨同出暮同归, 阿哥出门无信转, 目汁(眼泪)流干无人知。 钟情:话里交情就交情, 两人相好一生人, 泥鳅生鳞马生角, 铁树开花唔断情。 生爱你来死爱你, 江山能改情难移, 阿哥若系寅时死, 妹死唔等到卯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