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岁时节日民俗的形成发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岁时节日民俗的形成发展

分类:【中国民俗】

节是一种节奏,在一年的时间中,隔那么一段时日,有一天或几天不同于平常的生活,使人的生活有节奏、有调剂,这些不同于平常的日子,便是节日。它伴随着各地、各民族社会的发展日臻定型和成熟,是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的沉积和结晶,在群众中具有极深远的影响。

湖南节日的形成主要有农作节奏、生活调节、神灵祭祀及人物、历史事件纪念等起因。

农作生产产生的节日在湖南有很多,如侗族以三月三为播种节,游乐三天后即开始播种。又如苗族龙船节。每年插秧大忙后,苗胞们便从庙中请龙神上龙船视察各寨生产情况,人们坐在龙船上到各寨周游一巡。这是一种农业节奏,也是一种生活调节的节日。

所有节日几乎都有生活调节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它的时间和活动大都符合人们的生产、生活、精神的需要。每个节日的时间间隔比较均衡,每月之中有一个或两个传统节日。若是距离太久没有节日,人们便会增加。若是距离太近,人们又会感到过于频繁而废弃或合并。如二月二日为土地生日,与二月一日中和节相距仅一天,人们便渐渐地废除了中和节,只过土地节。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古时既过寒食节又过清明节,后来寒食节扫墓祭祀先人的活动,渐渐转变为清明节的内容,寒食节便逐渐淡化和消亡了。节日的游乐活动和饮食更具有明显的调节生活的功能。如春季秋季多开展适合在陆地活动的舞龙、舞狮等活动,夏季则开展龙舟竞赛等水上活动。饮食方面,寒冷的季节吃温补性的食物,炎热的夏天则吃适宜凉食的除暑解热的食物。

祭祀的节日非常之多,有的节日完全是由祭祀而来,如二月二土地生日,主要活动是敬土地神,七月半节主要是祭祖等。有的节日虽不由祭祀产生,却有祭祀的形式和内容。

有些节日开始并无纪念性的意义,在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发生后,人们便赋予它们纪念性的意义。如端午节在屈原投汨罗江前已经形成,因屈原在这天怀沙自沉,因此又赋予这个节日以纪念屈原的意义。侗族大戊梁歌会,本是因“戊日禁土”形成的节日,和汉族春社日禁止动土,停止一切农事活动、饮宴作乐的性质一样,后又赋予它纪念妹红和阿独、肖女和门龙反抗头人逼婚、争取婚姻自主的含义。

传统节日所定日期,除了因具有纪念性质而必须定在那一天以外,很多都是根据我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和吉祥观念而定。如元旦(春节)是一月一日;三月三在三月三日;端午节是五月五日;七夕在七月七日;重阳是九月九日。以上节日皆以奇月奇日、月日数字相同立节,反映了我国古时重阳抑阴和以月日相同的阳数特别吉利的观念。元宵、花朝、财神生日、大端午、中元、中秋、下元都在望日(十五),则是含以满月为盛,取其圆满的吉意。

当代,纪念性的节日和目标性的节日增多,如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护士节、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建军节、国庆节等,都是为了纪念某个人物或某一事件而定的节日。植树节则是为了推动植树造林活动而定的节日。当今,人们为了促进某一事业发展,制造轰动效应和经济效益,常常创造出各种节日,名目繁多的各种节日越来越多,有的能够连续举办多年,或者可以形成为长久的节日,如在长沙举办的金鹰奖电视艺术节。有的只举办一两次,不能连续,只是昙花一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