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岳石文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岳石文化分类:【地域文化】 夏代山东地区的考古文化。因平度县岳石遗址得名。1960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在东岳石遗址发掘时,发现了一种不同于山东龙山文化的遗存,由于材料贫乏,当时未能从龙山文化中区别出来。后来,具有同类遗存的遗址不断发现,牟平照格庄遗址、青州郝家庄遗址、泗水尹家城遗址的发掘,均获得了比较丰富的材料,表明此类遗存具有完全不同于山东龙山文化的特征,岳石文化的命名遂即确立。岳石文化的分布以山东省为中心,南面包括江苏淮北地区,东北到达辽东半岛大连周围,西北进入河北南部,与山东龙山文化的分布范围大体一致。经过科学发掘的主要遗址有照格庄、郝家庄、尹家城和菏泽安丘?堆等。后两者的地层资料证明,岳石文化处于龙山文化与早商文化二里岗上层之间。根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在公元前1900年――前1600年,处于传说的夏代纪年之内,与地层资料相符。岳石文化拥有一批独具特征的陶器。其陶系主要有夹砂褐陶和泥质黑灰陶两大类。前者陶色不纯,火候低,质软易碎。岳石文化的陶器器胎厚重,器表多素面磨光,常见纹饰有附加堆纹和弦纹,有一些刻划纹、压印纹和彩绘。夹砂陶器表面常有细道刮抹痕,泥质陶器常饰凸棱。主要器形有?、中口罐、大口罐、尊形器、榫口鼓腹罐、舌状足三足罐、浅盘豆、碗形豆、锥足罐形鼎、矮足小鼎、舟形器、蘑菇形钮器盖、盒、折肩罐、卷沿鼓腹盆、高卷足簋等,除后两种器形外均为其它文化所不见或少见。岳石文化的石器有扁平石铲、半月形双孔石刀、斧、锛、镰、等。 扁平石铲、半月形双孔石刀是岳石文化普遍使用的带特征性的石器,有一种方孔石?也很有特色。岳石文化的房子、墓葬等遗存,目前发现很少,详细情况还不清楚。岳石文化发现了锥、镞、小刀、器片等青铜小件,是早期的青铜文化。根据岳石文化陶器的发展演变,学术界把岳石文化分为四期:第一期的年代大约相当于先商文化漳河型的早期;第二期约相当于先商文化漳河型晚期偏早阶段;第三期相当于先商文化晚期偏晚阶段;第四期相当于夏商之际,可能已跨入早商文化二里岗下层阶段。岳石文化的下限可能超过了夏代。不同地区的岳石文化存在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地方类型。有人把岳石文化分为五个类型:即鲁西南类型、尹家城类型、郝家庄类型、照格庄类型和苏北类型。岳石文化在形成自己特征的过程中,继承了山东龙山文化的一些因素,也吸收了先商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湖熟文化的某些因素,同时给予先商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湖熟文化以一定的影响。岳石文化是夏代夷人的文化,它的发现揭开了研究夏代东方、夷夏关系、夷商关系和山东地区文化史新的一页。 岳石文化是继龙山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文化,因首先在平度东岳石村遗址发现而得名。196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在东岳石遗址发现一种介乎龙山文化与商文化层之间的文化层,由于当时材料不足,研究不够,未能把它从龙山文化中分离出来,而称为淄阳水库类型(因为遗址在淄阳水库边缘)。但是,分析起来,岳石文化与龙山文化大异其趣,归于龙山文化是不妥的。后来随着这类文化遗存在烟台、潍坊、临沂、济宁、荷泽以至苏北赣榆诸地陆续发现,特别是对牟平照格庄、泗水尹家城、潍坊鲁家口、青州郝家庄等岳石文化遗址的发掘,获取了丰富的材料,这才对岳石文化有了明确的认识和结论,于是作为东夷新石器文化的一种类型确定下来。 岳石文化分布地区与大汶口――龙山文化大同小异。它以山东地区为中心,南至苏北,西至河北东部,隔海的辽东半岛大连周围都有遗址遗物发现,但山东东部最为集中,在胶莱河以东的胶东地区已发现的遗址就有28处之多。胶莱河以西鲁中及泰沂山区次之,但也有不少发现。越往西越少,鲁西平原一些地区迄今没有遗址发现。而在鲁西南发现的少数遗址中,如泗水尹家城遗址,压在岳石文化上层的是商代二里岗文化。这一现象可以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夏商时代,夏、商对不服的东夷用武力征服,屡次用兵,迫使岳石文化的主人――东夷人向东退缩,致使岳石文化越往西越少,而商文化的影响却越往西越重,而且越往后商文化越向东发展。如商早期的二里岗文化,仅在泰山以西济南――滕州一线可找到其遗迹,向东可说没有。而以小屯为代表的晚商文化则遍布鲁中,甚至在胶东也屡见不鲜了。东夷文化的向东压缩以至越来越走向衰落,与西方中原的统治者势力的东进分不开。第二,岳石文化的上层是早商二里岗文化,下层是龙山文化,说明岳石文化处于二者之间。据碳14测定,其绝对时间在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1600年之间,大体相当于传说中的夏王朝时代。 岳石文化有一个特征独具的陶系器物群。陶器主要有夹砂褐陶(一种颜色不纯的夹砂红陶)和泥质黑灰陶两大类。黑陶虽仍居多数,但已不及总数的一半;灰、褐陶约占半数,另外有少量红陶,这一点与龙山文化不同。与龙山文化的陶器比较,褐陶颜色不纯,火候较低,质软易碎;轮制陶不及龙山文化多,且主要是泥质陶;夹砂陶多数为泥条盘筑的,胎壁一般厚重,可以说没有很薄的器皿,龙山文化那种精美的蛋壳黑陶一个也未发现。这种看来是倒退的现象,可能与铜器制造发展起来,人们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金属冶炼和制造上去,相对忽视了陶器制作有关。 岳石文化陶器表面多为素面磨光,常见的纹饰主要有附加堆纹、弦纹和一些刻划纹、压纹及彩绘。夹砂陶器表面常有细道刮抹痕迹,泥质陶常饰竹节状凸棱。主要器形有 、中口罐、大口罐、尊形器、子母口罐、三足罐、榫口鼓腹罐、浅盘豆、碗形豆、锥足罐形鼎、矮足小鼎、舟形器、疏菇形钮器盖、盒、折肩罐、卷沿鼓腹盆、高圈足簋等。除了后两种器形外,均为其他文化所罕见。 岳石文化的石器有扁平石铲、半月形双孔石刀、斧、锛、镰、?等。最富特征的是半月形双孔石刀(有的叫做爪镰),单面刃,背面略凹,双孔为栓绳用。 岳石文化发现的金属器有锥、镞、小刀、器片等小型青铜器。这些铜器虽然不多,且处于初期阶段,但它已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在不久的将来石器时代便被铜器时代取代了。 岳石文化可分五个类型:鲁西南类型、尹家城类型、郝家庄类型、照格庄类型和苏北类型。岳石文化在发展中继承了龙山文化的一些特点,也吸收了先商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湖熟文化的某些因素,同时反过来也给予这些文化以一定的影响。岳石文化反映了夏代东方夷夏关系和早商的夷商关系。揭示了齐鲁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